战鹰精神,感召后人
孙生禄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为孙生禄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通过报纸和广播让全国人民记住了英雄的名字和事迹,孙生禄立刻成为国人学习的榜样。
1953年3月,孙生禄的老家保定,各界人士800多人隆重集会,为英雄举行悼念活动,并掀起了学习孙生禄精神的热潮。保定女子中学成立了“孙生禄班”,学生们经常去看望孙生禄的母亲,每年到孙生禄的墓前扫墓祭奠。后来出版社还出版了《志愿军空军英雄孙生禄》连环画,以纪念这位年轻的英雄,许多报刊也经常刊发纪念孙生禄的文章。
如今,孙生禄的塑像静静地矗立在辽宁丹东鸭绿江河口断桥桥头,默默地注视着他用生命保卫的那片天空。
逝去的英雄留给人们无尽的思念和缅怀,而活下来的英雄刘玉堤继续着自己的战斗,继续着自己钟爱的飞行事业。
1951年12月8日的一场空战中,刘玉堤的飞机被击中失去控制,刘玉堤被迫跳伞,腰椎被摔裂。为了早日恢复飞行,他拒绝做手术,每天忍着剧痛爬山、洗冷水浴、做1000多次收腹挺腰的动作,硬是把背部肌肉练成了硬块,用强有力的肌肉夹住腰椎产生辅助支撑力,终于让他以最短的时间重回蓝天了。但从此刘玉堤也落下了腰疼的毛病,有时候躺在床上翻身都十分困难。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刘玉堤历任空3师副师长、师长,空7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虽然走上领导岗位,但他一直最爱的是天空,魂牵梦绕的是飞行。在任副师长后,他仍然驾机升空作战。他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刘飞保——飞起来保卫祖国。虽然儿子因为身体原因没能飞起来,但成了一名飞机机械师,从事维护飞机的工作,5次荣立三等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刘玉堤的外孙陈浏满足了外公“飞起来保卫祖国”的愿望,成为一名出色的歼-20战斗机飞行员。
2015年2月16日,重病住院、不能讲话的刘玉堤,用最后的力气为前来看望他的空军司令员马晓天写下了“大大发展轰炸机”的遗愿。这是抗战中无制空权的教训,是朝鲜战场上有限制空权的遗憾,也是老英雄刻骨铭心、至死不忘的惦念。
如今,孙生禄牺牲已68年,刘玉堤去世也已经5年多了。
英雄虽去,雄风犹存,他们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来者。(阎丽、安文忠)
本版图片均由阎丽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