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钩沉|抗美援朝战场上的长空战鹰

2020-09-03 05:38:4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刘玉堤。

■阅读提示

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在朝鲜西部的清川江和鸭绿江之间,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曾建立起一道令美军望而生畏的“米格走廊”。当时,美远东空军轰炸机司令部下令,轰炸机指挥部一切没有护航的飞机不得进入该区域。

事实上,朝鲜战争爆发时,中国空军还未满周岁。然而,就是这样一群年轻的战士,面对世界最强大的美国空军,打出了一片和平的天空。

王海、张积慧、刘玉堤、赵宝桐、孙生禄……朝鲜战场上曾产生6位立下赫赫战功的空军一级战斗英雄,其中有两位就是我们河北人,他们是刘玉堤和孙生禄。其中孙生禄也是6位英雄中唯一一位血洒长空、为国捐躯的空军战士。

孙生禄。

初生牛犊,浑身是胆

刘玉堤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所航校——东北民主联军航空学校(俗称东北老航校)飞行一期的毕业生。

为了学习飞行,刘玉堤可谓历尽艰辛。

刘玉堤是河北沧县人,1923年生,15岁参加八路军,16岁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战时期,刘玉堤看到日军飞机肆意轰炸,许多战友被炸伤炸死,他就渴望有一天自己能飞上天把敌机打下来。

1946年3月,东北老航校组建后,刘玉堤怀揣飞行梦想,从延安出发,穿过国民党层层封锁,辗转2000公里,历时近一年时间到达东北老航校。一路上他像个叫花子,鞋走坏了,衣服破烂不堪,钱也用完了,还大病了一场。好不容易到航校了,领导却安排他到机务大队维护飞机。为了学飞行,他找到各个校领导软磨硬泡、好说歹说一个月才转到飞行班。

他学飞行的道路也是磕磕绊绊、状况不断。第一次上飞机训练前,他突然晕倒,被诊断为大叶肺炎,住院一个多月,医生的结论说他不适合飞行。出院后他不顾危险,瞒着别人继续训练。甚至为了练好“细”功夫,刘玉堤在操纵杆上包上装着图钉的布,针头冲外,自己动作一旦不够精准手就会被扎,就这样逼迫自己练到动作轻柔细腻。

刘玉堤在东北老航校毕业一年后,比刘玉堤小5岁的孙生禄才开始学飞行。但孙生禄和刘玉堤却是六航校同期不同班的同学。因为六航校建校以后,为完成“六个月内速成训练出三个航空兵团”的任务,空军决定把东北老航校学习过飞行、具备一定技术基础的学员,分配到新成立的各航校组成速成训练班,进行苏制作战飞机的速成改装训练。就这样,刘玉堤进入六航校速成班学习,与在一期甲班的孙生禄同时开训,同期毕业。

虽然同期毕业,同期入朝,但1951年10月入朝时,刘玉堤已经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空3师7团的飞行大队长了,而孙生禄是空3师9团的飞行中队长。刘玉堤1951年11月23日一战成名时,孙生禄还默默无闻。

不过年轻的孙生禄成长很快,成了赫赫有名的“王海大队”僚机组组长,负责掩护王海长机组指挥作战。

刘玉堤和孙生禄入朝作战时,分别是军龄13年和6年的老兵,但作为空军,他们喷气式飞机飞行时间不过几十个、甚至十几个小时,和动辄几千个飞行小时的美国飞行员比起来,显然就是初生牛犊。但他们却是浑身是胆、勇猛顽强、敢打敢拼的初生牛犊。

抗美援朝战场上,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面对世界最强大的美国空军,打出了一片和平的天空。

血战长空,惊心动魄

1951年11月23日,是刘玉堤终生难忘的日子,也是中国空军史上载入史册的一天。

这一天,美国空军集结116架飞机侵犯平壤上空,其中有四批轰炸机。警报传来,中国空3师7团20架米格-15战机迅速起飞迎敌。当飞至永柔上空时,刘玉堤首先发现了敌机。于是,他带着僚机风驰电掣般直奔敌机。由于俯冲太快,巨大的压力使他的耳膜一下子穿孔了。但他顾不上疼痛,紧追不舍。

这时,前面的敌机发现了刘玉堤的飞机,迅速加大油门向海上逃去。由于中国空军没有经过海上飞行训练,海天一色很容易让没有训练过的飞行员分不清哪里是天哪里是水,飞行太低很可能一头扎进海里。因此,僚机王昭铭赶紧提醒刘玉堤:我们出海了,赶紧回去吧!刘玉堤回复:别说话,我打长机,你打僚机!

敌机见势不妙,便开始超低空飞行,他认为中国空军不敢进行此项操作。但刘玉堤不管那一套,冲着敌机俯冲,吓得敌机赶紧拉起来。就在这一刹那,刘玉堤在440米处果断开炮,敌机瞬间中弹坠海。敌僚机吓得猛拉机头逃跑,恰巧机身暴露在刘玉堤炮口下,刘玉堤又一次毫不犹豫按下炮钮,又是一炮命中,敌机瞬间在空中爆炸起火。

在极短的时间内,刘玉堤接连打掉两架敌机,真是痛快淋漓,早就忘记了耳朵的疼痛。忽然后面又飞来6架敌机,刘玉堤和王昭铭又开始了和敌机的反复缠斗。混战中,刘玉堤和僚机失散了,形成单机的刘玉堤飞回永柔准备返航时,忽然又发现美军7架F-84轰炸机轰炸完毕准备向海面返航,失去僚机保护的刘玉堤又一次毫不犹豫地追了过去。

此刻,后面一架掉队的F-84从刘玉堤飞机下面呼啸而过,差点和刘玉堤撞上。

刘玉堤决定就打这架飞机,紧追不舍。敌机赶紧钻进山沟,刘玉堤也毫不犹豫跟了进去。美军飞行员企图用自己娴熟的技术摆脱刘玉堤,或者让刘玉堤飞机在山沟里超低飞行时撞山,但刘玉堤沉着冷静,细心观察,瞅准时机,又是一炮命中。

这时,空中指挥呼叫返航。刘玉堤不再恋战,驾机返航。但飞到清川江上空时,他看到前面黑压压飞着一群返航的敌机。敌众我寡,但刘玉堤还是决定打。他悄悄跟着敌机编队后面寻找机会。很快就被飞在最后面的双机——敌人的长机和僚机发现了,他们分别向南北转弯而去。刘玉堤趁着敌机转弯,一拉飞机截了敌僚机的半径,一炮打掉敌机的机翼,对方瞬间坠毁。

前面的机群一阵混乱之后都冲着刘玉堤飞来,企图围攻单机的刘玉堤。刘玉堤果断加大油门,猛拉起飞机,一个漂亮的跃升,如燕子穿云般从敌群中穿过,飞到8000米高空摆脱了敌机群。

从起飞到降落,仅仅半个小时,刘玉堤击落4架敌机,创造了中国人民空军单次起飞击落敌喷气式飞机最高纪录,成为空战史上一段佳话。从此,刘玉堤“云中猛虎”的美名不胫而走。

之后,刘玉堤又击落敌机2架,击伤2架,被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称号,荣立特等功一次,一等功一次,并荣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

1952年11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作战已经完成了“全线性战术反击”,取得了重大胜利。美军已经无力在地面发动像样的攻势了,于是企图从空中打开局面。同年12月2日,美国空军发动新一轮进攻。孙生禄所在的空3师9团迅速起飞12架米格-15比斯歼击机迎战。

在与敌人相遇后,敌人四架F-86战斗机突然同时扑向王海的长机。王海是此次空战的指挥员,一旦他的飞机发生危险,后果不堪设想。作为专门护航王海长机组的僚机组长,孙生禄一面呼叫自己的僚机马连玉:“55号,跟我进攻,保护空中指挥员!”一面不顾敌机的猛烈炮火加大油门插入敌阵,一下子吸引了敌机的注意力,打乱了敌人的计划。敌机立刻咬住孙生禄的飞机不放。

为了保护长机,孙生禄采取了“打对头”的战法——调转机头向为首的敌机机头撞去,这是一种同归于尽的玩命打法。敌机吓得纷纷躲避。孙生禄趁着敌机慌乱躲避的一瞬间迅速开火,将敌机击落。

就在空战结束后孙生禄驾机返航时,云层中突然钻出两架敌机,猛烈向他开火。他的飞机剧烈抖动起来,寒风瞬间钻进机舱吹得他几乎睁不开眼。孙生禄知道自己的飞机中弹了。但他不愿意跳伞弃机。他沉着地操纵飞机,摇摇晃晃地迫降在友邻机场。下飞机了才发现,飞机竟中弹12发,飞机发动机涡轮片、天线杆被打坏,机翼和座舱被打穿,能驾驶着这样严重受损的飞机返回真是奇迹!

第二天上午,敌机再次来袭。刚从友邻机场返回部队的孙生禄不顾疲惫,坚决要求出战,这时距离他迫降只过了十几个小时。自己的54号战机不能飞了,他就换成8号战机起飞。

我军的12架战机在清川江上空与79架美军F-86战机展开了一场混战。战斗中,又出现了4架敌机围攻王海长机的紧急情况。孙生禄和马连玉再次冲了上去,并迅速开炮打掉一架敌机。这时候,后面的敌机群上来了,其中4架敌机同时向孙生禄、马连玉飞机开火。为了保护自己的飞机编队,孙生禄没有避开,而是冲上去挡住敌机去路,这让他顿时陷入了10架飞机的包围之中。混战中,他的飞机受伤。此时,他完全有机会驾机撤出战斗,摆脱危险。但他却选择用生命保护战友,保护大队编队的安全。

由于飞机多处受伤,操纵起来非常困难。他用尽全身的力气驾驶飞机与敌机缠斗,为编队消灭敌人争取时间。坚持之下,孙生禄的飞机起火,他用最大力气拉起熊熊燃烧的飞机向敌机猛撞过去……

孙生禄血洒长空,壮烈牺牲。但他为编队争取了时间,让编队取得了击落6架敌机的战绩。这位“空中突击手”在朝鲜战场上创造了击落敌机6架、击伤2架的辉煌战绩,在中国空战史上留下了让后人尊敬的传奇。

战鹰精神,感召后人

孙生禄牺牲后,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为孙生禄追记特等功,并授予“一级战斗英雄”的称号。通过报纸和广播让全国人民记住了英雄的名字和事迹,孙生禄立刻成为国人学习的榜样。

1953年3月,孙生禄的老家保定,各界人士800多人隆重集会,为英雄举行悼念活动,并掀起了学习孙生禄精神的热潮。保定女子中学成立了“孙生禄班”,学生们经常去看望孙生禄的母亲,每年到孙生禄的墓前扫墓祭奠。后来出版社还出版了《志愿军空军英雄孙生禄》连环画,以纪念这位年轻的英雄,许多报刊也经常刊发纪念孙生禄的文章。

如今,孙生禄的塑像静静地矗立在辽宁丹东鸭绿江河口断桥桥头,默默地注视着他用生命保卫的那片天空。

逝去的英雄留给人们无尽的思念和缅怀,而活下来的英雄刘玉堤继续着自己的战斗,继续着自己钟爱的飞行事业。

1951年12月8日的一场空战中,刘玉堤的飞机被击中失去控制,刘玉堤被迫跳伞,腰椎被摔裂。为了早日恢复飞行,他拒绝做手术,每天忍着剧痛爬山、洗冷水浴、做1000多次收腹挺腰的动作,硬是把背部肌肉练成了硬块,用强有力的肌肉夹住腰椎产生辅助支撑力,终于让他以最短的时间重回蓝天了。但从此刘玉堤也落下了腰疼的毛病,有时候躺在床上翻身都十分困难。

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刘玉堤历任空3师副师长、师长,空7军军长,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北京军区空军司令员,1988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虽然走上领导岗位,但他一直最爱的是天空,魂牵梦绕的是飞行。在任副师长后,他仍然驾机升空作战。他给自己的儿子取名刘飞保——飞起来保卫祖国。虽然儿子因为身体原因没能飞起来,但成了一名飞机机械师,从事维护飞机的工作,5次荣立三等功,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了不平凡的业绩。刘玉堤的外孙陈浏满足了外公“飞起来保卫祖国”的愿望,成为一名出色的歼-20战斗机飞行员。

2015年2月16日,重病住院、不能讲话的刘玉堤,用最后的力气为前来看望他的空军司令员马晓天写下了“大大发展轰炸机”的遗愿。这是抗战中无制空权的教训,是朝鲜战场上有限制空权的遗憾,也是老英雄刻骨铭心、至死不忘的惦念。

如今,孙生禄牺牲已68年,刘玉堤去世也已经5年多了。

英雄虽去,雄风犹存,他们的精神一直激励着后来者。(阎丽、安文忠)

本版图片均由阎丽提供

■相关

把爱国热情变成飞机大炮

抗美援朝开始后,经过五次战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朝鲜人民军把“联合国军”赶回了三八线附近,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了重大胜利。但作战中,由于志愿军装备落后,特别是没有制空权和足够的防空火力,以致美国飞机能够肆意狂轰滥炸,给志愿军造成了很大伤亡,后勤补给也遭受重大损失。

为了支援志愿军空军作战,1951年6月1日,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关于推行爱国公约、捐献飞机大炮和优待烈属军属的号召》,号召全国人民开展增加生产、增加收入运动,用新增加的收入购买飞机大炮,捐献给志愿军。河北迅速掀起为志愿军捐献飞机大炮运动的热潮。

运动从1951年6月初开始,经历了号召动员、制定计划和踊跃捐献三个阶段。当然,这三个阶段有时候交叉进行。

6月4日,省委、省政府发出号召,倡议社会动员一切力量踊跃捐献;河北抗美援朝分会也向全社会发出号召,并要求“在推动生产、增加产量、节约消费、增加收入的目标下完成捐献”;河北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人民团体也向全省各界人民发出了号召。

之后,各地通过宣讲志愿军在朝鲜战场的艰苦作战英勇事迹、取得的胜利和壮烈牺牲情况激发群众爱国热情。6月中旬,中国人民赴朝鲜慰问团第五分团在河北各地举行多场报告会,介绍志愿军高度的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忘我牺牲的英雄气概和感人事迹,进一步激发了群众的爱国和捐献热情。许多地方还通过各种文艺形式进行宣传动员,开展与志愿军比爱国、比艰苦、比功劳的“三比”活动,让全省群众明白了“比起志愿军的爱国、艰苦作战差太远了,国家有困难,我们要想尽一切办法增加生产,多多捐献飞机大炮,支援志愿军!”

通过宣传动员,全省绝大多数农村、街道、工厂等普遍制定了本单位和个人的增产、增收、节约和捐献计划,并以此作为开展爱国增产捐献运动和订立爱国公约的中心内容。很快,全省机关、厂矿、企业、街道、生产队、家庭普遍订立爱国公约,为捐献奠定了基础。

捐献首先从省直机关捐献“保定号飞机”开始,在省领导带动下,机关、事业单位掀起捐献热潮,之后各市捐献热情不断高涨,甚至出现攀比等现象。

为保证捐献运动健康发展,省委发出指示,要求各地在制定增产捐献计划的同时,要高度珍惜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防止因捐献影响群众生产、生活,要将捐献重点放在城镇,在农民中掌握2斤米左右原则。之后,各地对捐献计划进行了检查和修订,纠正了一些错误做法。

1951年7月12日,河北抗美援朝分会向全省人民发出《关于为争取捐献80架战斗机而奋斗的号召》,将全省半年的捐献目标定位为80架战斗机。

截至1951年11月30日,经统计,全省人民共捐款1800多亿元,可购买战斗机120架,超过原定计划的50%,超额完成了捐献任务,同时,增加了生产,改善了人民生活。

河北人民捐献飞机大炮的运动,有力支援了抗美援朝前线,书写了河北人民爱国新篇章。(文/阎丽)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