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人物|谢忠厚:一位抗战史专家的40年求索

2020-09-03 05:30:54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谢忠厚:

一位抗战史专家的40年求索

谢忠厚整理研究原始资料复印件。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阅读提示

在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82岁高龄的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专家组顾问、河北省社科院研究员谢忠厚,推出了一本新著——《河北抗日战争史》。

26年前,谢忠厚25万字的《河北抗战史》曾在学术界和社会上产生广泛影响。而今,他又用54.9万字的《河北抗日战争史》,开拓性地从民族抗战和中国前途命运的大视角,以及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广阔视野展现了河北14年抗战全貌。

他曾在不惑之年,从行政岗位上主动申请到省社科院从事历史研究;他退休21年,仍进行多项拓荒式研究。治史40年,谢忠厚在贡献诸多开拓性研究成果的同时,也默默地书写着一位抗战史专家的40年“抗战史”。究竟是什么触动了他,又是什么支撑了他?

背上相机、手拿文件袋,虽然年过八旬,谢忠厚依然坚持实地走访寻找一手材料。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40年的研究从没脱离过河北抗战史”

【“审视抗战历史,聚焦抗日斗争与民主改革的关系,揭示决定抗战期间国共两党力量演变与战后中国前途的内部动因。”在《河北抗日战争史》的红色书封下方,有这样两行字,字号不大,但就为这句话,谢忠厚会同几位老同行反复推敲了两个多月。

虽然仍有4本书即将付梓出版,但谢忠厚却把《河北抗日战争史》看作自己40年研究思想、研究资料到研究结论的积淀,是事实上的“收官之作”,尤其字斟句酌。】

记者:1994年您曾写过一版《河北抗战史》,这版《河北抗日战争史》算是重修吗?

谢忠厚:这版更确切地说是重写。

当年的《河北抗战史》是25万字,只能说是依据所掌握的档案资料和认知水平,对河北抗战的目标、历程、贡献和经验,做了力所能及的分析和阐述,只是初步的入门之作,一本简史而已,且有些不如人意,早已绝版。

而最新的这部《河北抗日战争史》共54.9万字,在理论体系、研究方法、整体架构和基本内容上,有了较大的丰富和改善,更厚重,更完整,更体现了学术性、说服力。

记者:有抗战史专家指出,以省份命名的抗战史著作,1994年版《河北抗战史》不仅在河北是第一部,在全国也是第一部。因此说您在省域抗战史领域“有开拓之功”。为什么省域抗战史不好搞?

谢忠厚:以河北为例,抗战时期,河北地跨晋察冀、晋冀鲁豫和山东三大根据地,包括冀晋、冀察、冀中、冀热辽、太行、冀南、冀鲁豫、冀鲁边(渤海)八个战略区。按当时的行政区来说,涉及河北、山西、察哈尔、热河、绥远、河南、山东、辽宁等数省。所以对很多人来说,河北地域作为整体抗战单元的概念都不是很清晰。

上世纪80年代,史学界普遍关注的有晋察冀抗战、晋冀鲁豫抗战,或冀中抗战、冀南抗战,但还不存在什么河北抗战这个概念,这个研究领域少有人关注。

记者:您为什么要关注河北抗战史?

谢忠厚:我研究河北抗战史是从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开始的。上世纪80年代开始做这方面工作的时候,我就觉察到,由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研究,向河北抗战史拓展,从地域上,就是拓展到了晋冀鲁豫和山东抗战,乃至华北抗战;从时限上,就是拓展为局部抗战到全国抗战。因此,河北在中国抗战史上是一个有特殊意义的典型,应当有一部这方面的专著问世。

记者:但事实上您写了不是一部,而是两部。您今年82岁高龄了,《河北抗日战争史》从立项到出版,前后用了七八年,为什么年过古稀之后,还非要再写一本《河北抗日战争史》呢?

谢忠厚:近年来有关河北抗战的研究,已有了不少新进展,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另外河北抗战史研究也急需跳出狭隘眼光,从民族抗战和中国前途命运的大视角,以及中国抗战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广阔视野,来展现河北14年抗战整体画卷。

撰写一本新的《河北抗日战争史》,其实早在15年前,我就动了这个念头。当时,河北方圆电子音像出版社要出版发行一部《河北抗日战争综录》光碟,提出要以1994年版的《河北抗战史》作为其主体部分,再增加一些更全面的内容,但因为当时我在搞别的研究腾不出时间,只能在原书中,硬插进了细菌战和毒气战各一章。2013年下半年,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决定修订《中国共产党河北历史》第一卷,我承担第三编抗日战争时期。这都促使我下定决心,一定要搞成一部全面阐述河北14年抗战的完整史卷。

记者:为什么《河北抗日战争史》被您称为40年研究中国抗日战争史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史的沉淀之作?

谢忠厚:《河北抗日战争史》资料的搜集、思路的成型、体系的构建贯穿了我从史的40年。

从开始历史研究的1980年起,最初10年,我集中全力研究晋察冀边区抗日根据地史。后来,以研究河北抗日战争史为中心,将研究领域向晋冀鲁豫和山东抗日根据地扩展。1999年开始,也就是退休以后,用了12个年头,重点于日本侵略华北罪行史和日军“北支”(甲)1855细菌部队研究。继而又以10个年头,进一步深化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史和河北抗日战争史研究。

可以说,我40年的研究从没脱离过河北抗战史。

记者:有专家认为,“抗日与民主”是您在《河北抗日战争史》特别强调的一个见解,对深入解释中国抗战具有重要意义,这怎么理解呢?

谢忠厚:在治史理念上,我有两句话:抗日战争与建立新中国——这是中华民族复兴之枢纽;中国特色革命之路与中国特色建设之路——这是中华民族精神之真谛。

抗战是一场反抗日本侵略者的战争,也正因此,学界一直以来更多地强调了民族抗战的一面,而对中共抗战“革命”的一面却有所忽视了,这是不全面、不公允的。抗日战争不单纯是以抗日争取国家独立、民族独立的问题,更不单纯是武装斗争问题,它还伴随着争取民主和改善生活条件,变旧中国为新中国的复杂斗争和广泛内容。所以,这部《河北抗日战争史》的主旨和重点,放在进一步将河北抗战作为中国抗战和敌后华北抗战的一个缩影来研究,作为在抗战中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社会、创造新民主主义的新社会的一个典型来研究。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