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
小麦传入中国路线之谜
长期以来,关于我国最早种植小麦的时间,一直是有关学者的研究热点。根据近年来各地遗址出土小麦的年代测定数据,已经基本可以确定,我国各地小麦最早种植时间,大部分约在距今4000年至3500年。其中,山东胶州赵家庄遗址发现的小麦遗存的测定年代最早,距今大约为4450年至4220年。
解决了小麦传入时间问题,接下来需要厘清的是小麦进入中国的传播路线。
学者们认为,既然小麦起源于西亚,后经中亚传入我国,那么,其传入我国的路线应该是由西向东的。
在古代,特别是秦汉以降,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主干道是丝绸之路,而位于西北地区的河西走廊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路。另外,根据考古发掘,我国西北地区也是目前早期小麦遗存出土比较集中的区域,这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小麦是沿着丝绸之路传入中国的——自中亚地区出发,跨越新疆塔里木盆地南北两侧的绿洲通道,穿过河西走廊,通过关中平原,进入中原地区,最终到达我国东部地区。
然而,目前我国出土最早小麦遗存的遗址却位于山东胶州半岛,这让学界对丝绸之路传播路线的说法产生了怀疑。
有可能是从海上传入的吗?
“我们做过相关研究,在我国东南沿海一些地区,比如福建,发现了早期小麦的遗存。经过年代测定距今不超过4000年。另外,在海上丝绸之路上的其他地区,还没有发现早期小麦遗存,所以说,小麦是否能够通过海上丝绸之路传入我国,目前无法下结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赵志军认为。
最终,专家们将目光放在了“草原通道”上,即贯穿欧亚的大草原带。考古发现证实,距今大约5600年至3400年,欧亚草原带上分布着一些早期青铜文化群体,这些文化虽然不一定都存在着相互承续的关系,但却拥有许多共同的特征,比如:草原青铜器、畜牧和农耕相混合的经济模式等。
几乎是同一时期,在中国北方以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为中心分布着一个比较特殊的考古学文化群体——北方文化区。除了自身特有的文化特征外,北方文化区还拥有草原早期青铜文化的特征。
“包括红山文化在内的北方文化区的北面与草原早期青铜文化相衔,南面与中原文化相连,在南北文化交流中发挥了重要的媒介作用。”赵志军说,由此看来,小麦应该是经过北方文化区中转,由欧亚草原传入我国的。
如今,学界已经逐渐达成共识,青铜冶炼技术、小麦和绵羊的源头都在西亚。赵志军认为,这三种文化因素可能是捆绑在一起由西向东传播的。
“欧亚草原上的诸多青铜文化在接力传播时,连带着小麦也一同自西向东逐渐传播,东传至大兴安岭之后,由于山脉的阻隔,其传播路线出现了转折,转而向南,先经过位于欧亚草原东南端的红山文化区域,再沿着燕山、太行山南下传至黄河中下游地区,包括山东半岛。”赵志军分析。
“目前在红山文化区域还没有发现早期小麦遗存,但这条路线是迄今我们发现最具可能的小麦东传路线。”赵志军说,随着考古发掘的深入,还会不断地发现新的证据。(文/河北日报记者王思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