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全国重要优势产区之一 河北小麦的进化之路

2020-05-07 05:40:05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新的方向

从节水抗旱到优质专用

2020年4月17日,谷雨前夕。

衡水市深州前营村节水小麦示范区,绿油油的麦田一望无际、长势喜人。麦田里,村民曹建斌正忙着给进入拔节期的小麦浇水。

“去年我家种的衡9966节水麦只在拔节期浇了一次水,每亩用水60立方米左右,亩产也有1000多斤。今年还只是浇一水,希望有个好收成。”曹建斌告诉记者。

“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这句世代相传的民谚,曾被农民们一直遵循。而衡9966节水麦,是由省农林科学院旱作农业研究所选育的、只需要浇一水的节水小麦新品种。

“过去的很多小麦品种不耐旱,整个生育期得浇三四遍水。”李辉介绍,“像衡9966这种只浇一水的小麦,以前老百姓想都不敢想。”

只浇一水,平均亩产1000多斤、最高亩产一千三四百斤。这个听起来有些不可思议的成绩,如今在我省种植节水小麦的区域,已经十分常见。

是什么带给小麦如此神奇的变化?人们又为什么非得在小麦节水灌溉上下这么大力气?

这还要从小麦巨大的需水量说起。

深厚肥沃的平原,赐予了河北得天独厚的农业生产条件。近年来,河北小麦总产量一直稳定在1350万吨以上。

然而,广大的小麦种植面积,也带来了巨大的用水压力。据统计,近年来,我省全年的总用水量约200亿立方米。其中,“用水大户”农业就占了总用水量的60%以上,在农业中,小麦灌溉又占农业用水总量的50%。

数据显示,我省人均水资源量为307立方米,仅为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七分之一。长期以来,由于水资源缺乏,我省地下水超采严重。因此,小麦节水,是我省地下水压采工作的关键所在。

“如果说21世纪以前,我们小麦育种的方向是单纯追求高产的话,进入21世纪以后的育种方向就是由单纯高产转到了节水高产小麦新品种的培育上,寻找最‘耐渴’的种子。”李辉表示。

“你看,相比一般小麦,节水小麦根系比较发达,对土壤水有极强的吸收能力。同时,它叶片失水慢,保水能力强,水分利用率高,因此可以少浇水。”指着办公室墙上的一张节水小麦和普通小麦对比照片,李辉说。

21世纪以来,省农科院共培育出衡麦系列节水小麦品种20多个,累计推广面积近2亿亩,累计社会经济效益近百亿元、节水30亿立方米。其中,衡观35在冀、鲁、豫、皖、苏、陕、晋、津、鄂等九省(市)推广应用,2018年新审定的两个节水品种衡9966和衡H1401,也开始逐步推广。

此外,以石家庄市农科院、沧州市农科院等单位为代表的小麦科研团队,也大力开展抗旱节水小麦品种选育、试验、审定与推广工作,取得了丰硕成果。

如今,我省节水小麦种植面积已超过2700万亩,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80%。

除节水抗旱之外,小麦育种的另一个新方向,是优质专用麦。

“当吃饱不再成为问题之后,吃好自然成了新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农民增产不增收现象时有发生,种植优质专用麦逐渐成为新趋势。”李辉介绍。

李辉告诉记者,所谓优质专用麦,是指适合加工和制作某种特定食品和专用粉的小麦新品种。例如,和普通的中筋小麦相比,根据小麦粉的面筋数值和筋力强弱,可以分化出强筋小麦和弱筋小麦。其中,筋力弱的弱筋小麦,适合制作蛋糕和酥性饼干等食品;面筋数值较高、筋力较强的强筋小麦,适合制作面包、拉面和饺子等食品。

受气温、降水等条件影响,我省大部分地区并不适合种植弱筋小麦。但我省广大的冀中南山前平原,却是业内公认的最适宜强筋麦生长的区域。

“这一区域土层深厚肥沃,温度适宜,常年降水500—600毫米,其中小麦生育期间降水150—200毫米,抽穗至成熟期降水50毫米左右。尤其是小麦生育后期干旱少雨,有利于籽粒蛋白质积累和面筋的形成。”河北省小麦首席专家曹刚介绍。

和同为我国重要小麦产区的河南、山东相比,冀中南地区纬度更高,平均气温更低。正是这一点普通人看来微不足道的温差,却可以让河北的强筋麦积累更多蛋白质,品质更好。

此外,河北降水略少,也减少了病虫害的发生概率。而同等条件下,若从冀中平原再往北,则气温过低,产量又会受到影响。

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强筋小麦生产方面,位于北纬36°至38°之间的河北山前平原,优势得天独厚。

独特的自然优势,给河北强筋麦的育种工作创造了先天条件。

由石家庄藁城农科所培育、于1998年审定的藁优8901,是国内第一个完全替代进口、第一个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并被国内面粉企业广泛使用的强筋麦品种。

如今,培育出藁优8901的藁城农科所原所长李振桥已经去世,由藁城农科所培育的各种强筋小麦却早已“遍地开花”:在藁优8901之后,藁城农科所又陆续育出了藁优9415、藁优2018、藁优5766等优良强筋麦品种,在全国小麦主产区大面积推广。

截至2019年,藁城已经实现了强筋小麦种植面积43万亩,占小麦种植总面积的87%。在这一区域种植的各种优质强筋小麦,也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商标——“藁城藁优麦”。

藁城强筋麦产区的成功,是我省小麦产业转型的一个缩影。根据《河北省强筋小麦产业提质增效实施方案(2018—2020年)》要求,到2020年,建成以冀中南为核心的强筋小麦生产核心区,种植面积达到400万亩,产量达到160万吨,良种良法覆盖率达到95%。

身为“外来作物”的小麦,正在燕赵大地焕发新生。(河北日报记者王思达)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