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故事 │张梦武:军人风骨浸透家风
红色家风故事 │张梦武:军人风骨浸透家风
扫码阅读手机版
好的家风犹如无言的教育、无形的规约、无声的力量,潜移默化地熏陶心灵、塑造品格。
2020年底,我入职石家庄市高新区第四小学,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听李立敏老师讲她家的故事,听到最多的,就是她公公张梦武的家风故事。
1963年8月,张梦武怀着一腔报国情,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参军入伍,磨炼出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的品格,并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复员后,张梦武在正定县革委会组织的宣传队工作,投身到建设家乡的事业中。他并没有因为自己是一名退伍军人而有任何优越感,每天一有空就向当地的老党员、老干部虚心请教,谦虚的学习态度一直延续至今。
图为1990年张梦武老师(前排中)与大西帐小学的教师合影。 作者供图
半年后,张梦武转到学校工作,1990年到大西帐小学(现为石家庄市高新区第四小学)工作。当时的大西帐小学校舍简陋、师资匮乏、教育理念落后。张梦武深知知识的力量,每每接到家长的退学申请,都会在学校门前站立半天,回家也茶饭不思。他在心里作出一个决定,一定要让全村适龄儿童走进学校、接受教育。
之后,张梦武开始在课余时间走村入户。面对贫困户的“闭门羹”,他从不放弃,想方设法与群众打成一片,这才将工作推动下去。看着走进校园的孩子们一张张稚嫩的笑脸,张梦武仿佛重生了一般。
解决完生源问题,学校简陋的环境又难住了他。一到下雨天,教室外面就是一片泥田,孩子们每一个踉跄都牵动着他的心。他开始一边教学、一边修路,放学后还让家人来帮忙。就这样,一条平整的道路最终直通学校。
图为1994年张梦武老师在学校新教学楼前。 作者供图
随着人们生活越来越好,一些不正之风开始蔓延。张梦武任大西帐小学校长一职,有人请客吃饭都被他严厉拒绝,甚至为了不被群众塞东西,只穿没有兜的衣服。有人上门送礼,他从不许家人接受。直到现在,张梦武都会说,最让他自豪的财富就是两袖清风。家人都以他为榜样,这种家风也让张梦武的儿孙在工作中保持清廉。
现在,张梦武已步入古稀之年,享受生活的同时也不忘学党史,每天饭后都会和家人听党史,为家人讲一些革命故事。他时刻谨记自己是一名军人、一名党员,坚持自己的事自己做,并教育孩子,从洗衣服、洗袜子这些小事开始,不纵容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
图为1995年张梦武老师年与学生的合影。 作者供图
张梦武的儿媳李立敏老师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教育事业,临近退休依然坚持在教学一线,尽心尽责。只要没课,就会埋头钻研,认真备好每一节课。她不只按教科书上的知识备课,还根据学生自身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
平时,我们也特别喜欢和李立敏老师聊天,每次交流总有收获。渐渐地,她家“甘于清贫、乐于奉献”的家风就吹进了我们的校园里,老师们纷纷向张梦武老师和李立敏老师学习,坚守教育岗位,认真负责,不抱怨、不放弃。
(作者:高娇阳,工作单位:石家庄市高新区第四小学)
(红色家风故事持续征集展示中,欢迎社会各界踊跃投稿!点击下方活动专题,详细了解活动要求。活动咨询电话:0311-67562519)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