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老总读报(219)|靠什么实现“首诊在基层,小病不出村”
值班老总读报(219)|靠什么实现“首诊在基层,小病不出村”
河北日报副总编辑 李恕佳
为了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高质量的医疗服务,2019年,河北启动了乡村一体化管理试点工作。两年来,衡水市实现了村卫生室和村医全覆盖,老百姓享受到了“首诊在基层,小病不出村”的医疗服务。对此,河北日报进行了探访报道。
在我看来,村卫生室应至少具备两项基本功能。一是“普医”。长期、系统地普及医疗卫生知识,引导群众树立科学的医疗卫生观念。二是初级诊疗。提供最基本的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及时准确治疗小病、常见病,对大病做出初步诊断。
衡水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实现“病有所医、有效就医”,得益于以下三条。
首先,消除乡村医疗“空白点”。实现了114个乡镇卫生院、4922个行政村卫生室全覆盖,同时,实行乡内村医统一调配,保障村级医疗服务全覆盖。
其次,硬件设施、医疗设备齐全。所有村卫生室都实现了诊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和药房等四室分开,面积达标、布局合理,并全部配齐了医疗设施设备。
第三,强化村医队伍建设,保证人数够、水平够。按照“服务人口数量、服务现状、预期需求、地理条件”等,为每个行政村配备乡村医生;组织开展岗位培训,并定期统一考核,考核结果作为村医执业注册、签约续聘、待遇发放的主要依据。
在我看来,和“有地方、有设备”相比,“有人、有水平”更为关键。
过去,基层群众“有病就去大医院”,这里面当然有一些地方基层医疗人手短缺、设备不齐全等因素,但更重要的原因在于基层医疗人员能力水平参差不齐,难以取得患者信任。
近年来,为解决这样的问题,国家高度重视基层医疗队伍建设,大力推动优质医疗资源向基层倾斜。比如,实施“百医驻村”、“一村一医”人才战略等;比如,利用5G新技术开展远程医疗手术,探索用AI辅助乡村医生诊断……这些都为提升农村医疗服务提供了新思路。
推动实现“首诊在基层,小病不出村”,“有地方、有设备”问题好解决,只要加大投入,短期内就能做到,但“提高能力水平、赢得群众信任”却没那么容易。这里面,需要采取进一步加大培训力度、鼓励引导更多有真才实学的医护人员投身基层等措施,更需要基层医疗工作者认真履行职责,用一次又一次高水平医疗服务,赢得信任、吸引群众。我想,这应该是今后相关工作的一个重点。
总监制:桑献凯、王洪峰
监 制:贾伟、郝彦鹏
策 划:周荣丽
编 导:许佳奇
文案助理:安人和、李晓宁
摄 像:李东宇
剪 辑:王楠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