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新知|走进“被动房”:打造健康“微环境”

2020-09-03 05:43:0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图为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房。省建筑科学研究院供图

绿色建筑是我国建筑发展过程中的重要里程碑,特别是2019年发布实施的《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四节一环保”基础上,更加注重建筑的安全、健康、宜居。

近日,为提高居住建筑节能质量,北京市正式发布居住建筑新标准,节能率由75%提升至80%以上。“十三五”以来,河北省也持续加大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推广力度,节能减排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19年底,全省累计建设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被动房”)316.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全国领先。在力促建筑节能减排的背景下,“被动房”也将迎来快速增长。

“被动房”也“主动”

8月27日下午,记者走进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房,室外温度33℃,室内温度显示24℃。用手触摸被太阳长时间照射的玻璃,依然能感觉很清凉。

冬天不用开暖气,夏天不用开空调,温度常年保持在20℃-26℃,相对湿度保持40%-60%,并自动过滤PM10、PM2.5颗粒物,即便是雾霾天,室内空气质量也能保持良好……这就是“被动房”。

说起“被动房”,它的概念起源于德国,但与我国也渊源颇深。

1986年,德国的菲斯特博士和瑞典隆德大学的亚当姆森教授受邀来到中国,研究解决南方地区冬季室内供暖的问题。

“可不可以建一栋房子,不用供暖设施,室内也有20摄氏度以上的温度?”就这样,“被动房”这个概念闯入了菲斯特的大脑。

1991年,在菲斯特的努力下,第一座集节能、可持续、舒适、经济、高保温隔热的门窗及建筑墙体、具有热回收的通风系统以及良好室内空气质量于一体的被动式建筑在德国诞生。

“‘被动式建筑’中的‘被动’是针对热能而言。”河北省建筑科学研究院智能所高级工程师刘少亮拿生活中常见的喝咖啡举例。

“人们喝咖啡时希望其保持一定温度,但过一段时间,咖啡就慢慢变凉了。这时候,人们就需要用电等能源来对咖啡进行加热,这就消耗了能源。”刘少亮说,普通住房的能源消耗也是同样的道理。冬天,人们需要暖气对房间进行加热;夏天,人们需要空调来给房间降温。

对住所进行加热、降温,人们主要使用化石等一次性能源,这就会造成大量的能源消耗。更好的生活和节能理念之间的矛盾看似不可调和,通过发展“被动房”,这个矛盾就能轻松解决。

“‘被动房’取消了传统的采暖系统,室内人们生活中所产生的热量及光能就可基本满足冬季室内温度要求,并通过设备将室内废气中的热量回收,从而显著降低能源需求,实现室内居住环境舒适度。”刘少亮说。

但“被动房”完全不需要主动能源系统吗?

“‘被动房’建筑强调在建筑能量需求边界上采取措施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筑能量需求,最大程度地减少热损失,从而最小程度地依赖建筑能源系统,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刘少亮说,“被动房”并不是完全没有主动系统,除了需要高效率的主动式热交换通风系统外,还可以通过地热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最大程度地减小一次能源的消耗,而这些系统在设计与运行中都会有“主动”设备的介入。

刘少亮拿河北省建筑科技研发中心中德被动式低能耗建筑示范房举例,大楼屋顶设置了太阳能热水系统,为建筑内小型卫生间提供生活热水,五层平台又设置了太阳能光伏系统,供给平台的景观照明。此外,空调系统采用了土壤源热泵系统。“地下100米是恒温层,土壤温度常年保持在18℃左右。”刘少亮介绍,整个大楼地下铺设着密密麻麻的毛细管网,通过地源热泵系统控制水的流动,完成热量的交换。

有业内人士表示,实现对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等的高效利用,最大可能地利用可再生能源代替传统能源,这是低能耗建筑迈向超低能耗、零能耗的必然趋势。未来,“‘被动房’+多能互补”模式将释放更大的潜力。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