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新闻纵深|河北衡水北苏闸村:好路子带来好日子

2020-07-23 05:06:01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3

处处讲节水——算好长远账

“头水早,二水赶,三水四水紧相连,一直浇到麦开镰。”在北苏闸村,这句世代相传的小麦种植习惯,曾被村民们一直遵循。

“过去都是大水漫灌,自家水井自己用,祖祖辈辈谁算过节水账呀?”谈到村里种麦子时的用水情况,村民英立勤这样说。

不过,自打有了“一提一补”,节水跟农民自身利益挂上了钩,现在是从生产到生活,村民们开始想方设法节约用水。

“一提一补”,是北苏闸村2015年以来实行的节水机制——先将电费上提,按浇地的用电量收取电费;再将电费提价部分和政府补贴部分按照土地亩数平均下发。这样,土地亩数一样的人家补的钱一样多,但同时浇地用水量越少越受益。

北苏闸乃至整个桃城区都属于严重缺水地区。其中,农业用水占总用水量的80%以上。因此,“一提一补”的推行对节水意义很大。

村民们也算清了这笔账的关键——节水。

改变显而易见。过去村民浇地不算水账,不想省水图省事,挡大埝、修大畦、浇大水,一亩地一个小时浇不完。现在纷纷平整土地,挡小埝、隔小畦,还买来百余米长的“小白龙”引水浇地,不到半个小时就浇完一亩地。

除推行“一提一补”节水新机制外,为了进一步压采地下水,北苏闸村还积极进行种植结构调整。

在北苏闸村北的一片耕地上,记者看到,田里种植的并不是常见的夏玉米,而是一排排山楂树。

“以前这些地方种的都是小麦和玉米,现在改种山楂了。和小麦相比,山楂的用水量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村民苏长青介绍,“这些山楂是2015年种的,由于山楂6年才能结果,前5年每亩山楂国家每年补贴900元。”

“等明年山楂到了盛果期,平均亩产预计能到2000公斤左右。市场好的话,一亩地可以挣四五千元。”苏长青说。

“最关键的还是省水。咱们村现在已经推广了1200亩山楂,按照每亩节水180立方米计算,一年就能压减地下水开采20多万立方米。仅这一项省的水,就够全村人好几年的生活用水量了。”英立勤补充道。

“未来,我们村将继续调整种植结构,逐步把小麦、玉米改种为节水作物或者经济树木,早日实现压采富民的目标。”安永吉说。(河北日报记者王思达、焦磊)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