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头市南运河(航拍) 记者田瑞夫摄
【记者手记】
日前,行走大运河小分队来到泊头。泊头在大运河的哺育下从一个小小古驿渐渐发展成为一座优美的小城。泊头段运河始凿于三国时期。元代,这里已衍生出许多村镇。明代,随着运河贯通,新桥驿设立于此,伴随着商业繁荣渐渐形成一座有城池的重镇——泊头镇。千百年来,大运河犹如一条生命脐带源源不断地为泊头注入养分,繁荣经济,涵养文化,造就了泊头人诚信重义,包容开放,敢为天下先的品质。大运河珍藏着岁月发酵成的美酒,迷醉着一个又一个运河之梦,让世世代代的运河人梦萦魂牵……
清晨,泊头市区薄雾轻笼,运河宽阔的河道蜿蜒曲折,河水静静流淌,不忍惊扰了熟睡人儿的酣梦。清波潺潺,水城一色,这在中国北方城镇里极为鲜见,它不仅有北方的浑厚与粗犷,还有江南的婉约与妩媚。
泊头市民喜欢这样描述自己的生活:穿行在悠长的街巷,清风相伴,梨香扑鼻,听清真寺诉说六百年风云变幻,踏青石板看六合拳演绎侠武豪情,观大运河体会古驿重镇敢为天下先的气魄……这一切无不得益于运河的哺育与滋养。
泊头,因运河漕运而兴,因古驿站而闻名。据《嘉靖河间府志》记载: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交河(现为泊头市交河镇)知县武聪,奉旨于县东五十里卫河西岸的新桥镇,设置新桥水驿,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改称“泊头驿”。泊头驿承担着往来官员、客商、船工等人员歇宿,以及运送朝廷物资、接待藩属使者上京觐见朝贡、往来传令送信等诸多职能,成为运河上通讯联络的“中枢神经”。依托运河,泊头迅速发展成为“两岸商贾云集,为数百里所未有”的重镇。清代后期,泊头被称为“运河巨镇”。民国初期,则“东西两岸殷实,商号不下千余家”,成为津南地区第一大商埠。始建于1912年的泊镇永华火柴股份有限公司(河北泊头火柴有限公司前身),逐渐成长为中国乃至亚洲最大的火柴生产厂家,改写了国人依赖“洋火”的历史。
“轮舶辐辏,阛阓填盈”,昔日的泊头驿商贾繁茂,货流四通。可惜,如今驿站码头早已随历史的烟云飘散。幸好还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诗句,为我们描绘出当年运河岸边的繁华与喧嚣。“一簇戎戎市,清晨过泊头。千家门对水,十里岸横舟。鸭脚林中寺,鹅黄柳外楼。春风成寂寞,滚滚卫河流。”清代诗人王初桐在《泊头》一诗中描写了早春泊头的运河风景。晨曦微露,运河在千家万户吱呀的推门声中苏醒,村妇岸边浣纱,纤夫喊起号子,官船民舫来往穿梭,商贾客家在河畔繁衍生息……有运河水,泊头人把农产品和手工产品运输出去,换回生产生活资料,人们有滋有味、多姿多彩地在这里过日子。
水,滋润着风骨与灵性;船,活跃着经济与文化。在明清漕运的影响下,泊头的地域经济与文化绘上了浓厚的运河色彩,呈现出贯通南北、兼容并蓄的包容与开放的特色。
“万顷梨园花似玉,春来如海香醉人。”早在东汉时期,泊头人便开始种植鸭梨。在甘甜的运河水的浇灌下,在运河温柔的怀抱中,一船船鸭梨载着泊头人对美好生活的期冀运往全国各地甚至海外,更把泊头人诚信、勤劳、包容的精神传扬四方。穿过历史烟云,甜脆的鸭梨魅力依旧。如今,鸭梨产业已成为泊头特色支柱产业,产品远销北美、欧洲、东南亚、澳大利亚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运河有情,浮舟送渡,运河不仅把泊头鸭梨运送四方,泊头精湛的铸造工艺也因运河名扬天下。泊头铸造业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据明史料记载,泊头人多有外出谋生者,以冶铁为业,近至州府郡县,远到南洋。他们顺水而行,足迹踏遍大江南北。虽然这些老手艺人已经隐没在历史的背影中,但他们为中国铸造业的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2008年,泊头生铁冶铸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走在泊头街头,从吊车到模具到玻璃丝网,店铺门脸多与铸造产业相关,散发着金属厚重的光泽与气息。
大运河不仅给泊头带来了繁荣,更促进了民族融合。有商机的地方就有商人,常在运河上来往的商人中不乏回族商旅,他们慢慢聚集定居下来,在泊头这片充满朝气与吸引力的土地上繁衍生活。
矗立在运河岸边,始建于明永乐二年(1404年)的泊头清真寺,为我们讲述着600多年来回汉两族人民同饮运河水,共建美好家园的动人故事。运河沿岸留存下来的文化遗产凝聚了各族人民的伟大智慧,见证了运河与城市的变迁,它们是大运河的图标,更是城市的象征,它们连接着过去、现在与未来,同大运河一起继续前行。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而悠悠运河,也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浓浓情感,她是一条纽带,系着世世代代运河人割舍不断的血脉情缘。在清真寺,我们偶遇了来自台湾年近花甲的彭广丰先生。询问中,我们得知,当年他的母亲就居住在运河岸边,母亲常常为他讲述运河人家的生活百态。“在我的印象中,大运河像是一幅绘满乡愁的画卷。这次来,我要替故去的母亲再看一看运河,再尝一尝运河水。”彭先生深情地说。
古往今来,有着顽强生命力的大运河承载着多少运河儿女的梦啊。冬日正午,暖阳高照,泊头市区运河岸边,运河景观带在热火朝天的建设中慢慢展露出美丽的容颜。背风处一位参与施工的师傅和衣而眠,嘴角挂着一丝微笑,仿佛酣眠在母亲的臂弯。远处运河的冰面正在一点点消融,伴随着大运河文化带的建设,运河的春天正在一步步向我们走来。(记者肖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