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戴绍志、贾世峰)日前,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带(沧州段)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和保护工作已经全面展开。这是大运河申请世界文化遗产成功后沧州市首次独立开展这一调查工作,对于全面摸清大运河(沧州段)非遗资源总量、现状,开展科学研究,保护传承这一文化遗产有着重要的意义。
大运河(沧州段)河道全长215公里,占京杭大运河总长的八分之一,现有7项国家级非遗项目、44项省级非遗项目、123项市级非遗项目。此次调查保护工作旨在进一步了解和掌握该流域内非遗的种类、数量、分布、生存环境、文化特色、保护现状、传承情况及存在问题等。调查的非遗项目包括传统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舞蹈、传统音乐、传统杂技、传统曲艺、传统戏曲、游艺、传统体育与竞技、民间文学、民俗(消费习俗、岁时节令、生产习俗、人生礼俗)等。
工作中,将重点做好抢救性记录工作,保留非遗项目的本真属性。将充分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记录,建立一套档案和数据库。在充分调查的基础上,研究制定相应保护规划建议,建立科学有效的非遗传承机制,使大运河(沧州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真正活起来、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