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老总读报(404)|依法办事,比任何优惠都重要
值班老总读报(404)|依法办事,比任何优惠都重要
河北日报副总编辑 王宁
营商环境好不好,市场主体最有发言权。河北日报近日开设《企业家看河北》专栏,通过企业家特别是外来企业家在河北投资兴业的故事,讲述他们对营商环境的切身感受。一位企业家深有感触地对记者说,“现在为了招商引资,不少地方都制定各种特殊优惠政策。其实,市场主体真正看重的往往并不是这些,依法办事和公平公正比任何优惠都重要。”
采访归来,记者向我谈起感触颇深的几件事:一是某产业园区有10多家企业通过招商部门审查后进入园区投资建厂,合同明确180个工作日内办理土地手续,如今6年过去了土地证依然没着落。二是一家从外省引进总投资近亿元的制造业企业,由于物业纠纷经常遭遇断水之苦,企业一个月的产值只有正常生产的一半。三是某地一家公司按照当初政府补助方案参与造林工程,两年之后仍有上百万元造林补助没有到手,原因竟是由于政府机构变动造林成果需要重新评估……
经过梳理不难发现,企业投资经营中遇到的这些“辛酸往事”背后无非存在两方面问题。
首先是政府诚信不足。个别地方依法依规给予了企业很多政策性许诺,但当投资到位准备经营的时候,政府又因为各种原因单方面违约,甚至朝令夕改、新官不理旧账,让企业进退两难。
其次是市场公平不够。政府拖欠民营企业账款时有发生,非国有资本在信贷融资、项目招标、审批许可等方面,还存在“玻璃门”“旋转门”,遭遇“任性执法”“选择性执法”,让企业提心吊胆。
以上现象虽然是极少数,但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有些部门招商时违法承诺乱作为,等项目进来了又无法兑现不作为。归根到底,就是不依法办事。
为什么现在有些招商引资优惠价码并不高的地方,对市场主体却有很强的吸引力?一项调查显示,很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些地方规范的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工作作风。政府部门把诚信施政作为重要准则,恪守契约精神,对行政失范和政府失信行为“零容忍”,以徙木立信之态取信于市场主体。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强调,“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我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是,法治环境是更高层次、更有竞争力、更可持续的营商环境。只有用法治来规范政府和市场的边界,约束政府和市场主体的行为,才会有公平的竞争、稳定的预期,才能让企业家安心搞经营、放心办企业。
这优惠、那优惠,依法办事才最优惠。我非常赞成这样的说法:对于市场主体来说,法无禁止皆可为;对于政府部门而言,既要恪守“法无授权不可为”,更要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
总监制:桑献凯、王洪峰
监 制:贾伟、郝彦鹏
编 导:司一涵
文案助理:蔡晓辉、李晓宁
摄 像:李东宇
剪 辑:王楠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