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石家庄12月16日电(记者曹国厂)由河北省文物研究所会同承德市文物局、隆化县文保所组成的联合考古队,近期对隆化县孙志沟墓群中一座被盗墓葬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专家从墓葬形制、出土文物等推断,该墓葬年代为距今1000多年的辽代中晚期,对了解契丹族在隆化境内的活动、研究辽代的烧炭技术和墓葬制度具有重要价值。
联合考古队报告称,这座墓葬位于隆化县尹家营满族乡孙志沟村北部,墓葬为圆形竖穴土坑墓,呈六边形,墓室结构复杂,以木炭、柏木作为椁室壁,在此前的河北考古中尚未发现同样形制的墓葬。
考古人员在墓室填土中发现了少量银器、铜器、瓷器、皮具等遗物,为精确判定墓葬年代提供了标本。专家称,出土的开元通宝,确定了墓葬的年代上限不早于唐代;银靴底为铜丝网衣的组成部分,为辽代中晚期贵族墓所常见;铜鎏金带銙也是辽代贵族墓常见的随葬品。专家据此推断,墓葬年代大体在辽代中晚期。
隆化县民族博物馆馆长王晓强介绍,史料记载,河北隆化地区在辽代居住有大量奚族人。契丹主耶律阿保机征服奚族以后,于神策元年(公元916年)称帝,建立契丹政权。当时隆化一带属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