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宅里开公司: 好政策需要高素养

2016-12-15 15:44:2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责任编辑:高薇
为了鼓励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情,从政策上给予实实在在的扶持,今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规定》。根据规定,我省将进一步降低创业成本,释放市场资源,激发社会创造力。

    秉持着完美主义,坚持不污染、不扰民,王楠在居民小区的工作室4年多来与周围业主和谐相处。

    燕赵都市报记者 王宏丽

    为了鼓励大众创业创新的热情,从政策上给予实实在在的扶持,今年10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河北省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规定》。根据规定,我省将进一步降低创业成本,释放市场资源,激发社会创造力。11月,石家庄市政府也印发了《石家庄市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的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明确提出,允许将住宅登记为市场主体的住所(经营场所),允许“一址多照”和“一照多址”。申请人可自行选择申报登记制,提交住所(经营场所)信息,作出书面承诺,即可办理注册登记,但申请人须对经营场所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安全性负责。对利用住宅从事动漫设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科技研发(不含危险物品)、软件开发、翻译服务等不污染环境、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市场主体,可免予提交书面承诺。

    鼓励全民创业,省市政策大开方便之门,创业门槛降低,条块束缚减少,家里就能注册公司……这些利好规定实施过程中,如何让有关各方都能叫好呢?

    创业者说

    自主创业初期,房租是重负

    省会80后王先生2011年起自主创业,开了一家文化传播公司。按照规划,公司大约需要100平方米的办公场地。当时王先生没有多少积蓄,跑了十几处写字楼,租金至少要每平方米每天1.2元,100平方米每月租金就要3600元,且水电费另算。沿街门店和商业楼盘,他连问都没敢问,最终选择租用某小区一处8层住宅,近100平方米的面积,月租1500元。仅此一项,他每月就可节省经营成本2000余元,相当于当时一个策划专员的月薪。

    王先生租用住宅开公司时,需要住宅业主到居委会办理“民转商”的同意证明,然后才能到工商部门注册,而那个“证明”办起来很费周折。现在,按照石家庄11月发布的《规定》,申请人可自行选择申报登记制,提交住所(经营场所)信息,作出书面承诺,即可办理注册登记。而且,对利用住宅从事动漫设计、电子商务、文化创意、软件开发等不污染环境、不影响居民生活的市场主体,可免予提交书面承诺。这就意味着,像王先生这样的既不污染又不扰民的企业,注册登记更加方便了。

    在接受采访时,王先生一直为《规定》点赞,因为其对他们这类公司而言,选择民宅注册极大节约经营成本。对热衷于参与万众创业的80后、90后群体,更是一个极大的利好与鼓励。

    放宽注册条件,安抚创业焦虑

    90后晨晨家住省会东岗路上一个高档社区,从部队复员后他与一家服装企业建立起联系,成为该服装企业的在线销售代理。刚步入社会,虽没多少资金积累,但他不想伸手朝爸妈要钱。听说可以将住宅作为公司经营性用房登记注册,他对自主创业又多了一份信心,“最起码暂时不用租店面,可以先干起来,试运营成本降低了,就算创业失败了也不会有太大损失。”

    80后美女王楠自主创业已经有几年了。她开了两家公司,一个是摄影机构,另一个是高品质的烘焙馆,都开办在住宅小区,注册地址都是住宅,目前也都经营得风生水起。

    王楠说,她当年选择入驻小区创业,是因为公司的运营理念,有自己的目标消费群,主要靠网络预约式订单,不必把客户领进店里看样品,因此不需要门市铺面。更重要的原因是,商业聚集区店面寸土寸金。以她的烘焙馆为例,如果放到商业区,每月要两三万元的房租。她说,省、市允许住宅改变为经营性用房且简化注册,是对创业者最实在的鼓励,更是一种很贴心的安抚。作为创业者,利用了这样的便利政策,“有利于创业初期心态的调整,成本减少可以让创业者不再陷入资金投入的焦虑,企业也会更加平稳地渡过创业‘孵化期’。这对我们而言,是贴心到位的心理关怀。”

    居民有话说

    公司开进单元楼, 心里感觉不踏实?

    从省一级规定,到市一级落地,《规定》发布并付诸实施,小区纯住户居民怎么看?

    省会水榭花都小区居民张阿姨表达了自己的担忧,“如果我邻居家租给别人开公司,我肯定心里不踏实。”张阿姨说,以前,她女儿家的楼下邻居把房子租给了一施工企业做办公用房,结果经常有陌生人出出进进,她女儿及邻里都没了安全感。有一回,可能是因为这家企业欠了别人工程款,一个男子跑到公司来大闹,吓得她女儿和小外孙躲在家里半天不敢出门。

    记者还了解到一个例子。30出头的小杨在省会经营着一家演艺公司,创业之初他把公司设在了一处住宅楼里。尽管同一楼层尚无其他住户,公司也给租用的住宅加装了隔音设施,但演员排练节目的音乐声、舞步声,还是让楼下的老两口痛苦不堪。几次交涉后,小杨退出了住宅区,不得不高价租了商用房继续自己的事业。

    住宅里开公司,除了房东外,最直接的利害关系人就是左邻右舍。张阿姨的担忧和小杨的创业遭遇很有代表性。

    记者在调查中综合居民意见及网友反馈,对住宅里开公司,纯住户居民的担忧主要有两点:一是担心更多陌生人员进出不利于小区封闭式管理,会带来噪音、污染等等,存在不安全、不确定因素。二是担忧会有无证“黑公司”借此隐匿小区,从事违法违规的业务,殃及周围邻里。

    80后美女王楠则说,她在居民区“精耕细作”了4年多,由于她对自身和团队素质一直秉承完美主义,所以她的公司一直坚持“遵守小区规章制度和不污染、不扰民”。她说,这是公司进驻小区的必备前提。现在有了好政策的便利,作为企业,一定要用良好的修养来执行利用。

    部门观点

    放宽注册条件,不等于放松管理

    创业者与企业有租用住宅从事经营的需要,纯住户居民也有这样和那样的担心。那么,对于公司开进小区,需要注意哪些方面,我们再来看看相关部门观点。

    工商:公司开进住宅,但不能扰民

    对于居民的担忧,《规定》第八条规定,“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放宽后,各有关部门要加强住所(经营场所)监管,在各自职责范围内承担监管责任,发现登记住所虚假或不符合行业要求的,及时予以查处。”

    石家庄市工商局注册指导处副处长李鹏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过去利用民宅开公司,必须要求居委会的证明。现在降低门槛放宽注册限制,是鼓励初创型小微企业,为创业者提供便利。但是企业主需征求相关利害关系人的同意,并向工商部门提供“合法经营、不污染、不扰民”的承诺书。新规更适合电子商务、文化创意、广告公关、软件设计、信息技术、动漫游戏等类型的小微企业。而生产类型的企业,注册地可以是小区住宅,该住所仅限办公使用,可能产生污染及噪音的生产经营环节还是应该选择其他适合的场所。因为《规定》还明确,“不得利用住宅从事娱乐、产生油烟污染的餐饮、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等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业。”

    物业:创业公司要配合物业管理

    对进驻小区的创业者而言,放宽注册,不意味着“放肆”。

    石家庄市物业管理协会秘书长刘明分析说,“住改商”政策放宽之后,小区进出人员结构势必更加复杂,人员出入频次、生产生活垃圾也随之增加,小区的各种服务设施也会加大损耗……这都是可以预见的。因此,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政策是利好,创业者更要自律。公司开进居民楼,不能干扰小区居民正常生活。创业公司必须认真执行小区物业管理规定,必须顾及邻里感受,不能因为经营活动给周围居民和物业管理造成消极影响。

    律师建议

    客户密集型企业慎进小区

    北京大成(石家庄)律师事务所权益合伙人、薛洪增律师表示,依赖密集型客户来访或者可能产生噪声的企业,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对四邻业主产生影响,仍旧会面临同楼业主的不满和投诉。如果违反我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相关规定,还有可能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规定》固然为企业登记提供了便利,各方面也应对“民宅商用”可能带来的影响与风险进行预评估。如果企业经营活动仅需少量人即可完成,不会形成大量的客流出入,可以考虑租用或者利用自有住宅申请注册登记。如果企业经营活动依赖大量的客户来访,或一定会影响到四邻业主正常生活,尚须慎重申请。

相关新闻

石家庄市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登记条件 允许“一照多址”

2014-08-27 11:09:22

日前,为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石家庄市下发通知放宽市场主体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条件。申请人申请市场主体登记,提交能够证明对其住所(经营场所)享有使用权的材料即可予以登记。此举旨在推进工商注册制度便利化,鼓励全民创业。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