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在王小华的学徒张世良看来,天赋背后凝结着无尽的汗水。师傅不爱唱歌、打球,最大的爱好就是和零件、接头打交道,而且要求非常严格。
有一次,王小华和同事们组装一个型架,已经忙活了20多天。然而,在大功即将告成之际,王小华发现,型架上的一个小接头位置差了0.1毫米。
怎么办?同事们疑问。拆掉!王小华没有半点犹豫。
“汽车出了故障可以停在路边,而飞机是要上天的,差一点就会造成机毁人亡。”王小华坚决地表示。
为了赶上落下的工期,王小华和同事们开始了“白加黑”的工作,十几天吃住在车间,直到任务完成。
钳工是机械工人中的万能工。在很多人看来,钳工枯燥乏味,又苦又累。但在王小华眼里,钳工岗位是一个充满艺术灵感和生命活力的小世界。“通过组合、加工,会赋予冰冷的零件以温度与情感,每当一个型架搭建完成后,我都觉得给了它第二次生命。”王小华说。
一次,公司承接了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发动机短仓和支架部分试制,该飞机是国务院立项的唯一大型水上飞机项目。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工装制作没有图纸,只有一个全三维数模。点击电脑上全三维数模的任意一点,都有坐标值做出严格规定,全新的机型模型、误差低于0.05毫米的高精度要求,王小华和他的同事们面临重重考验。
“这几乎等于要把电脑智能画出的模型搬到现实中。”王小华说。
如何确保卡板上每一个孔的位置精度?如何完美实现框架横梁的倾斜度?如何在卡板未到位的情况下高精度地完成定位支座?在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激光跟踪仪辅助转接套的运用、双耳支座装配用转接轴……一项项技术创新诞生了。
王小华有着与同龄人迥异的朴素,却创造了超越同行的业绩。他的“工装型架的高端快速安装制造”课题创新,为公司搬迁节约资金几百万元。他在国内首创“激光跟踪仪专用平台”装配方法,获得了国家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