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杰在仔细排查机车故障
燕赵都市报记者蔡洪坡/文 霍艳恩/图
房杰是常山纺织公司的一名保全工。出生于纺织家庭,不到20岁,房杰就进入纺织厂,从擦拭纺纱机器开始,一步步成长为厂里知名的维修大咖,每当厂里机器设备出现了疑难杂症,大家都会想到,找房杰师傅来。4月25日,房杰喜获河北省五一劳动奖章。26日,房杰在妻子张建茹的陪同下接受了记者采访。
19岁成为纱厂维修工
26日下午,记者来到位于正定新区的纺织基地,2012年,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在此开设的分厂投用,设备和员工从石家庄总厂搬迁而来。
偌大的生产车间里,一排排现代化的纺纱机器有条不紊地运转着,工人们忙碌地穿梭在机器之间。雪白的棉花经过这里的一道道工序,神奇地变成柔软的棉条、细纱,变成线,织成布。纺纱机器嗡嗡地运转,使得两人交谈时必须提高嗓门。
现年41岁的房杰出生于纺织家庭,父亲是纺织厂的一名老员工,房杰从小就对纺纱设备耳濡目染。按照那个时代子承父业的风气,初中毕业读了两年纺织技校后,不满20岁的房杰就到父亲所在的常山纺织厂上班了,成为一名保全工。通俗地说,保全工就是维修工,职责就是维护、维修机器,使得机器一直处在最佳生产状态,不能影响产品质量,“一开始从擦车工开始,擦拭、清理纱车,干了有三四年。”房杰说。就这样,年轻的房杰懵懵懂懂地踏上了保全工之路,并且,此后20多年的时间里,一直待在生产车间,整天和纺纱机混在一起。
房杰的妻子张建茹也是常山纺织公司的一名挡车工。十几年前,还在老厂时,每逢机器故障,挡车工张建茹总是向保全工房杰求助。一来二去,俩人便有了感情。
2014年,房杰从棉五调到纺织基地。尽管岗位不变,还是保全工,维修设备,但是局面却大不一样了。不同于老厂,纺织基地的纺纱设备都是采用世界一流的进口机器,新设备是电、气路、传感组合起来的,由电脑控制。不仅如此,车间里工序多,型号也多,这对没有太高学历的房杰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靠的就是肯吃苦能钻研
在房杰身上,有3种东西必须每天带在身上,自己总结的机器故障集锦,小零件盒子和手机。前两者大家可以理解,那么手机和他的工作还有什么直接关系呢?房杰离不开手机,实际上是离不开他手机里的有道词典和电子书。房杰继续说,纺织基地的机器设备多是进口的,机器上写着很多英文,遇到故障,自己需要随时用手机翻译。而电子书里则全是各个机器型号的使用说明书。
面对这么多结构复杂的机器设备,每天都有大量的故障,而维修师傅们大多是和房杰一样,全靠自己摸索。张建茹说,还是笨办法,遇到故障了,就根据机器面板显示的错误提示,有目标地一步步排查,再者就是回家上网查资料。
房杰说,干保全工这一行,维修机器很枯燥,没有耐心不行,必须把心静下来。而张建茹认为,房杰的可贵之处就在于肯吃苦,能钻研,“遇到当下解决不了的问题,即便是下了班回到家里,房杰脑子里还在反复想着故障,常常查资料查到十二点以后,第二天去了车间,又蹲在那查找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