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纵览原创|太行山上的“货郎电工”:35年背坏16个背篓

2024-05-10 18:26:44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纵览新闻记者 黄雨晗

5月8日12时,刚在食堂吃过午饭的邢海明走出供电所,背起放在摩托车旁的背篓,走进镇上的一家超市。

一瓶醋、一瓶洗洁精、一袋挂面、一袋纸杯……不一会儿,邢海明就将背篓装得满满当当。随后,他背上背篓,戴上头盔,骑上摩托车朝山上开去。

今年55周岁的邢海明是国网灵寿县供电公司南营服务站的一名台区经理,平时负责辖区内9个自然村的用电安全,经常上山巡线,调试设备,或开展抢修工作。他还有另一个身份——灵寿县木佛塔村的“送货郎”。住在山上的村民们想要买些生活用品、药品,或是去山下卖些农产品,都会找他帮忙捎带。

邢海明在送货途中。(黄雨晗/摄)

木佛塔村位于太行深山区,与镇中心海拔最大落差接近900米,这里山高路远坡陡。村里共有138户380人,分散居住在上水泉溪、下水泉溪等9个自然村,各自然村之间被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连接,想出去一趟并不容易。

“1990年,我到镇供电所上班,每天都要骑着摩托车上下山。村里留守老人多,子女都不在身边,他们年纪大了腿脚不方便,我就帮他们捎点东西或交个电费、话费,这都是我应该做的。”邢海明有些不好意思地说。

一开始,邢海明只是帮前后邻居捎带些东西,东西少他就放进背包或绑在摩托车后座上。时间久了,找邢海明“带货”的人越来越多。有人让买点蔬菜,有人让买调料,有人让买袋大米或者面粉......于是他便用起了背篓——装得多,还结实,不怕掉。

没想到,这背篓一背就是35年。

邢海明在药店帮村民们买药。(黄雨晗/摄)

2016年夏季的一个雨天,邢海明在骑摩托车送货时不慎掉进了沟里。他顾不上疼痛,赶紧爬起来继续骑上车给村民们送货。“当时觉得没啥事,时间长了觉得胸口左侧特别疼,体检时才发现断了一根肋骨。”虽然心有余悸,邢海明的语气依然坚定,“再有路滑的天气,我会更加小心谨慎。货还是得送,大伙都等着我呢”。

后来,再遇上雨雪天、路面打滑的情况,邢海明就背着背篓走过去。平时骑车20分钟的路程,往往要走上近一个小时才能到。

“几乎每天都有人找我捎东西,每次少则三四十斤,多则七八十斤。”35年来,邢海明用坏了16个背篓。第一辆摩托车骑了8万多公里后“光荣退役”,第二辆摩托车骑了两年半,已经行驶了24000多公里。他平均每年要骑1万多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美国洛杉矶的直线距离。

邢海明(左)给村民邢正月(右)捎带的铁橛子。(黄雨晗/摄)

记者陪邢海明送货的途中,接到了好几通电话。“酱油和醋我给你买了,一会儿就送过去,等我会儿!”“你要拉多少沙子?如果一袋、两袋,我就下班给你拉过去,如果要的多,我就周六日给你拉”......

一到村里,邢海明先是给村民邢正月送去一个铁橛子。提起邢海明这些年的付出,这位74岁的老人赞不绝口:“我们村里的老年人,有点啥事都要找他。只要给他打个电话,一准给你办了,真是帮了我们的大忙。”

路过村里一处刚建好的新房时,邢海明自豪地指着给记者介绍:“这家老大爷89岁了,子女都不在身边,也没人帮他。我帮他拉了3吨沙子、80袋水泥,运了两趟。你看,他现在房子修得多漂亮。

还有5年,邢海明就要退休了,他希望退休后,还能把“采购员”工作持续干下去。“只要我还干得动,只要有村民找我帮忙,我就会一直帮。”邢海明笑着说。

责任编辑:黄雨晗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