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优环境 看落实 | 承德围场:项目“小集市”赋能企业大发展

2024-04-30 11:37:24 来源: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扫码阅读手机版

面对面说事儿,现场出招解题儿,在承德市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每周两到三次的"项目集市"成为打通政企沟通的"快车道"。系列报道《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优环境 看落实》,今天我们走进承德围场,看当地如何依托项目"小集市"赋能企业大发展。

在国家电投神源围场御道口300MW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现场,经理张皓告诉记者,这个项目规划用地13000多亩,实现了当年核准,当年开工,当年全容量并网,是他们建设的所有项目中最快的一个。

国家电投安徽公司项目开发高级经理 张皓:

(项目用地)涉及到10多个村,300多户村民。因为我们不可能挨家挨户去跑,我们把这个问题通过"项目集市"反馈给政府,政府帮我们迅速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我们遇到80%的困难都是通过"项目集市"解决的。

"项目集市"到底是什么?带着疑问,记者跟随张皓来到围场塞罕坝生态馆,这里正在举办以"清洁能源"为主题的第144期"项目集市"。

这次来"赶集"的有3家清洁能源企业和当地发改局、农业农村局、文旅局等5个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双方就光伏电站面貌综合提升、光伏电站智慧化改造、挖掘板下经济、提高草地资源利用率等问题展开了"面对面、零距离"沟通。

国家电投安徽公司项目开发高级经理 张皓:

这次我们来的主要目的就是想充分挖掘资源再开发再利用,拓展我们的板下经济。我们和农业农村局,还有文旅局的同志们坐在一起进行了沟通,帮我们打开了工作思路。首先是在光伏区实行"牧光互补",实行轮牧制;另外开发"光伏+"旅游场景,最大地拓展我们的板下经济。

"项目集市"是围场优化营商环境、狠抓末端落实的一项创新举措。由政府搭台,把遇到同类难题的企业和涉及到的所有行政主管部门召集到一块儿,面对面说事儿,现场出招解题。要想把题解得又好又快,前期功课必须做扎实。首先,行管部门定期走访,详细了解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金融贷款、拓展开发、人才引进等各类问题,将其归纳整理好,每周设置两到三个主题,开办相应的"项目集市",由县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中心联络相关职能部门,确定"赶集人"和开市时间,保证开"集"即办事儿。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招商引资和投资促进中心主任 孙晓坡:

职能部门谁来,而且还得尽快来,也就是要打通政企沟通的"快车道"。

不仅是打通政企沟通的"快车道","项目集市"还有另一项功能--搭建资源"共享"平台,为企业之间互通有无牵线搭桥。位于半截塔镇的红辉淀粉厂,因订单增加,企业生产用水量增大,申请打深水井不仅造价高、选址难,而且远水解不了近渴,部分生产车间要面临三个月的停产。在"项目集市"的"共享平台"他们了解到,企业附近的马铃薯研究院有一口水井,便提出共用的诉求,镇政府出面沟通协调,用四天时间促成双方的合作。

承德泓辉双合淀粉有限公司总经理 李俊聪:

至少减少了我们一千万的损失,真的很感谢"项目集市"这个平台。

截止目前,"项目集市"已累计为200余家企业解决用地、审批、资金等问题近300个,促成27家企业达成合作意向,帮助企业进行产品推广36项,涉及资金8亿多元。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发展和改革局重点项目建设服务中心副主任 司占斌: 

我们将继续加强服务,围绕我县目前存在的短板弱项,对市场、政务、要素、法治、信用五大环境实施集中攻坚,在现有政策的基础上,提炼具有典型性、创新性的工作措施,提升市场整体满意度。

记者手记

用行动说话,以实效作答。在企业遇到"想办不会办、办法少、不好办"的困难时,承德围场创新举措常态化开办"项目集市",聚焦重点、协调联动,破堵点、搭平台、提质效,让营商环境"优"无止境,让项目"小集市"赋能企业大发展。


责任编辑:李亚萍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