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日报携手全国六家省级党报推出“家乡喜事我来说——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联动报道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编者按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这一年,习近平总书记步履不停,一次次深入基层考察调研,为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掌舵领航、指明方向。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河北日报携手南方日报、内蒙古日报、新华日报、黑龙江日报、江西日报、广西日报推出“家乡喜事我来说——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中国式现代化美好图景”联动报道,深入采访2023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部分地方,传递群众心声,讲述家乡发展喜人成就,展示广大群众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
2月26日,南文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会客厅,刘炳辉(左一)在图书角进行阅读分享。 河北日报记者 刘光昱摄
雄安新区南文营社区居民刘炳辉:
乐享幸福新样板
新闻回放:2023年5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到雄安新区考察。总书记来到容东片区南文营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和社区食堂,同社区工作人员、现场办事群众、就餐的社区老人等亲切交流,仔细查看民情台账,对社区开展的便民养老服务等表示肯定。
我的家乡雄安新区既是一座充满创新活力的发展之城,也是一座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最近身边的喜事可真不少,社区食堂、养老驿站、便民服务站就建在家门口,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方便。我最开心的事,就是把外孙从唐山接到雄安上小学了,出了小区门口左转步行两分钟就能到学校。
看到眼前的幸福,我时常想起去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南文营社区时的温暖情景。当时,总书记说:“建设好雄安新区,重要的是衔接好安居和乐业,让群众住得稳、过得安、有奔头。”总书记一直牵挂着我们回迁群众,让我们很感动。
2021年回迁前,我家住在安新县大王镇于庄村,家里祖祖辈辈都是农民。刚开始我也不乐意搬,舍不得自己的院子。后来,我搬进了南文营社区,慢慢爱上了这个新家。站在楼房的阳台上,开窗就能看见绿,小区就像一个大花园。
搬进新楼时,几乎是拎包入住。灶具、淋浴什么都有,买水、买电、买燃气,只要上网就能办。过去在农村烧土暖气,又脏还不暖和,现在都是集中供热,在屋里穿件单衣就过冬了!
我的生活很充实,到社区图书角看看书,到文营书社写写字,和老伙伴儿们到养老驿站下下棋、打打球,不想做饭了就到社区食堂,刷个脸就能吃饭。
5分钟送孩子到幼儿园,10分钟到菜市场、小学,15分钟到医院、中学……雄安新区在规划里为百姓描画的蓝图正在变成现实。生活在“15分钟生活圈”里,我们的社区就是一个幸福的新样板。(河北日报记者 解丽达整理)
陈奕彬时常忙碌在保种、配种、养殖车间和实验室。(资料片)
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水产种苗与养殖研究所所长陈奕彬:
对虾新品系选育有了突破
新闻回放:2023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东省湛江市国家863计划项目海水养殖种子工程南方基地考察,听取广东省海洋渔业发展情况介绍,察看渔业良种展示,向现场科研和养殖人员询问选育技术、种苗长势、市场价格等。
向海洋要食物,挖掘更多来自海洋的优质蛋白,守护大家舌尖上的幸福,我每天忙碌在保种、配种、养殖车间和实验室,充实又幸福。
去年4月10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基地考察,我们备受鼓舞。总书记指出,要耕海牧渔,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按照总书记的指示,我们在打造“蓝色粮仓”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最近,我们基地有一件大喜事:我们的第二个南美白对虾抗弧菌新品系选育取得了关键性的突破。13年前,基地和中山大学选育的“中兴1号”成为国内首个获得认定的南美白对虾抗病新品种,解决了对虾种苗“卡脖子”问题。针对行业需求,在“中兴1号”的基础上,我们自2015年开始,继续联合中山大学,采用更先进的分子设计育种技术,经过多代的选育和测试,最终获得了抗弧菌的新品系。
弧菌是一类病原微生物,近年来弧菌病的发生,给虾农造成了重大损失。此次选育的新品系是一个切切实实的“高抗”品种,其抗弧菌能力提高了20%以上。这种抗病又高产的新品系运用到实际养殖中,不仅能保证对虾养殖的成活率,还能同时提高产量和养殖效益,让虾成为更多人餐桌上的“常客”。
此外,我们还在筹建亲虾工厂化养殖车间,用于提升种虾产能和种虾品质,预计投产后能提升30%的种虾产能。(南方日报记者 林 露整理)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风光。(资料片)
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乌梁素海海区管理大队大队长刘文斌:
渔民们有了新岗位
新闻回放:2023年6月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境内的乌梁素海,了解当地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促进生态环境恢复等情况,察看乌梁素海自然风貌和周边生态环境。
我曾经是个“渔二代”,为了更好地保护乌梁素海,我和许多昔日的渔民一样,转岗从事其他工作。我的工作是每天带队进入乌梁素海巡逻,救助受伤和落单的候鸟,制止偷捕偷猎行为。如今,守护好这颗“塞外明珠”,已成为我心中最坚定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关心我们渔民的生活,去年6月,总书记到乌梁素海考察时,我负责开船,总书记详细地询问我生活工作情况,我特别感动。得知渔民们有了新的岗位,生活越来越好时,总书记欣慰地说“很好”。每当回想起与总书记的对话,总有说不出的激动。
为促进湖区生态修复,近年来,乌梁素海实施了渔民上岸工程。大家纷纷收起渔网,从事旅游服务、经商等。湖泊得到充分的休养生息,我们渔民也从原来的靠海吃海,转变为爱海护海。
如今的乌梁素海,水美鱼肥,飞翔的候鸟与摇曳的芦苇相映成趣。乌梁素海的鸟类也达到260多种,数量有600多万只。
生态环境的好转,吸引越来越多的游客来这里打卡。2023年,乌梁素海接待游客41.24万人次,同比增长806.37%;实现旅游直接收入3822.57万元,同比增长780.78%。“塞外明珠”乌梁素海真正实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愿景。(内蒙古日报记者 图古斯毕力格、乌拉特前旗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 靖整理)
苏州工业园区。(资料片)
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源:
我们上了创新百强榜
新闻回放:2023年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苏州华兴源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考察。总书记走进展厅、研发车间、光电实验室,察看产品研发、生产、测试流程,询问企业设备产品的性能、用途、市场等情况。
人勤春来早。春节刚过,我和团队就投入到紧张繁忙的研发工作中。
科技创新,是习近平总书记一直牵挂在心的大事,也是我们企业的立身之本。去年7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江苏考察,首站来到苏州工业园区。在华兴源创,我当面向总书记汇报,让我和我的团队收获了前所未有的激励。总书记鼓励我们,要把握历史机遇,大显身手,勇攀科技高峰。我们深感使命在肩、责任重大。
作为一名土生土长的苏州人,我真切地感受到家乡一系列的喜人变化。
放眼苏州,创新的氛围更浓了。去年7月,“2023苏州民营企业创新100强”榜单发布,苏州工业园区28家民企上榜,华兴源创是其中之一,其他很多是我们的近邻。争分夺秒搞研发,在整个园区蔚然成风。就拿我们公司来说,研发人员占比已达43%,发明授权专利99%转化为公司主导产品。
创新链带动产业链,在我的家乡苏州,科技企业逐渐从“物理集聚”走向“化学反应”。“客户在身边、供应商在对面”的故事频繁上演,推动产业链向上下游不断延伸。
在同一片热土上,大家你追我赶,各领风骚,加速壮大。刚刚过去的2023年,苏州新增境内外上市公司23家,截至去年年末,苏州境内外上市公司总数达263家。我由衷地为家乡的这些变化感到自豪。(新华日报记者 孟 旭整理)
2月9日,游客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七星广场游玩。
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镇北极村党支部书记刘存生:
北极村的日子红红火火
新闻回放:2023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省漠河市北极村考察,同当地群众亲切交流,仔细了解当地结合地域优势发展特色旅游、将生态优势转化成发展优势等情况。
黑龙江冰雪旅游持续爆火,我们北极村也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在我们这个祖国最北的村子,旅游业已成为实打实的富民产业。600多户人家开起了200多个民宿。
去年9月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来到北极村与村民亲切交谈。总书记指出,北极村的发展和群众的生活状况好,看了很高兴。让北国边塞风光、冰雪资源为乡亲们带来源源不断的收入。
总书记的嘱托让我深思了许久,“最北”是北极村的独特优势,“冰雪”是北极村的宝贵资源,要让这些“宝贝”变成“摇钱树”,要让冰天雪地变成金山银山。
冰上龙舟、马拉爬犁、雪上摩托、冰面冬捕、篝火晚会……我们推出的这些冰雪活动,深受南方游客喜爱。精品民宿以独特的装修风格、浓厚的文化气息,成为北极村一道亮丽的风景。“最北邮局”“最北供销社”等各种以“北”为名的商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备受青睐。村民们真正实现了从“因北而贫”到“因北而兴”的转变。2023年,我们村共接待各地游客65万人次,村民人均收入达3.8万元。
日子越过越红火,腰包也越来越鼓。未来,我们将更好地利用大森林、大冰雪等资源优势,发展全季旅游,为广袤的林海雪原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与生机。(黑龙江日报记者 张 磊整理)
2月23日,游客在江西景德镇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徐家窑作坊参观。
江西省景德镇非遗传承人占绍林:
“千年瓷都”更“靓”了
新闻回放:2023年10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江西省景德镇市考察调研。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总书记饶有兴趣地了解制瓷技艺流程、陶瓷文化传承创新和对外交流等情况,同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
饱含景德镇元素的舞剧选段《瓷影》登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龙年春晚舞台;春节假期,景德镇旅游业火爆出圈……近段时间,我的家乡喜事连连,162万景德镇人获得感、幸福感满满。
我的家乡景德镇,是扬名海内外的“千年瓷都”,也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去年来景德镇市考察调研,在陶阳里历史文化街区明清窑作群,正在拉坯的我,第一次现场见到习近平总书记,激动的心情久久难以平复。总书记同我们非遗传承人亲切交流,鼓励我们秉持艺术至上,专心致志传承创新,特别强调要把“千年瓷都”这张靓丽的名片擦得更亮,令我们振奋不已,并深感重任在肩。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我们全市干部群众上下一心,全力推进陶瓷文化传承创新,精心营造具有艺术感、充满烟火气、彰显国际范的城市氛围,我的家乡因此成为更多人眼中的“诗与远方”。春节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393.1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29.96亿元。
此外,现在的景德镇还吸引了6万多名国内外“景漂”前来追梦圆梦,“千年瓷都”焕发了“年轻态”。历史上景德镇“工匠八方来,器成天下走”的人文盛景正在重现。(江西日报记者 王景萍整理)
俯瞰广西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资料片)
广西来宾市凤凰镇新隆村党总支书记韦少秒:
“蔗”里的事业甜蜜蜜
新闻回放:2023年1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广西壮族自治区来宾市考察调研。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总书记察看万亩甘蔗林和机械化作业收割场景,听取基地情况介绍。
早春好时节,春耕正当时。在我的家乡来宾市兴宾区凤凰镇的黄安优质“双高”糖料蔗基地,甘蔗种植农机在蔗田里来回穿梭,进行开沟、下种等作业……新一年的“甜蜜事业”正播下希望。
去年12月14日,总书记视察广西时来到我们基地,和大家拉家常。了解到通过种植甘蔗,很多村民住上“甘蔗楼”、开起“甘蔗车”,总书记很高兴,并叮嘱我们继续种好甘蔗,过好生活,同时祝愿乡亲们的生活像甘蔗一样甜蜜。
总书记的到来极大激发了我们种植甘蔗的热情。今年大年初二,就有村民联系农机合作社到自家地里开田了,往年都要等到元宵节以后呢。现在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村民只需打个电话,各类农机就会上门开展作业,种植甘蔗不再是传统认识里的苦活、累活。
除了机械化带来的效率提升,还有水利化、良种化、规模化等多项“绝技”,支撑着我们把日子越过越甜。就说使用良种这一项,我们的甘蔗田每亩就能增产1至2吨,增收1000元左右。
今年我们村还有一个可喜的变化,不少村民主动加入到甘蔗种植产业中来,“甜蜜事业”越发红火。全市蔗农有50多万,占农业人口一半,来宾市也被誉为“甘蔗地里长出的城市”。如今,我的家乡正在推广示范合作社,甘蔗种植的产业化之路会越走越开阔。(广西日报记者 李 晟 卢彬彬整理)
(外省图片均由各联动党报提供)
创意联动长图丨家乡喜事我来说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