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声音 | 王福明、张爱民委员: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化建设,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王福明委员
张爱民委员
纵览新闻记者 呼延世聪
地理标志作为“原产地标志”,因其特定的自然、人文禀赋,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今年两会上,省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美术设计学院院长王福明和省政协委员、河北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张爱民共同带来了《加强地理标志品牌化建设,助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两位委员在建议中提出,我省持续实施地理标志商标品牌运用促进工程,取得显著成效,截至2022年,我省地理标志产品已达370余项,但相较闽粤浙鲁等地区,地理标志品牌化建设和品牌效能仍较薄弱。市场认知度低,重申报、轻打造的状况是常态;缺乏系统规划,品牌溢价低,现有地理标志产品普遍缺少系统规划,造成低价竞争的“魔环”;产品高度雷同,缺少品牌联动,尤其是在产业链互促、品牌联动等方面缺乏意识,造成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不足。对此,王福明委员和张爱民委员带来了以下建议。
发挥政府统筹作用,加大品牌培育力度。地理标志“原产地”往往与县域行政区高度重合,地方政府肩负着地理标志的管理主体职责,是品牌策略顶层设计的制定者和指导者。政府通过制定政策、引导资金、搭建平台等方式统筹各方资源和力量,加大地理标志品牌的培育力度,并利用公共设施、公务交流、地方媒体进行宣传推介,扩大地理标志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以有效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引入专业研究机构,加强品牌科学规划。品牌建设与推进必须建立品质管理模式, 然后对产品进行品牌理念、视觉、行为的CI导入, 再采取相应的推广策略, 最终实现品牌构建。作为品牌形象系统工程,需要引入专业研究机构,就区域资源、产品特点、消费需求、品牌传播等要素与环节开展深入的专项研究,设计统一的品牌形象系统,并进行科学、系统的应用规划。
建立合理运营机制,提高品牌实施效力。建立政府、协会、企业和农户共建共享,职、责、权、利明晰的运行机制,围绕地理标志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进行科学合理布局, 搭建起区域内农业产业集群品牌,是实现地理标志品牌效能的基础。
推动产业融合共建,打造区域品牌航母。产业化发展是地理标志品牌化的目标。地理标志产品开发存在重申报、轻打造,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 产品同质化严重,规模化、产业化程度低, 以及管理主体缺失等问题。在地理标志品牌化过程中要积极联合相关产品品牌, 形成联动, 实现地理标志产品产业化发展格局,建立企业、农业合作社和农户共生共存的产业体系, 形成“地理标志品牌+产品品牌”的区域品牌航母群,提高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