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 | 微短剧,社会责任不能“短”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市场规模200亿元、日付费6000万元、上半年上线400多部……今年以来,隐藏在短视频App和小程序里的微短剧飞速发展,“财富神话”更是引得各路资本蜂拥而至。一路无序“狂飙”后,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问题也浮出水面。近日,监管部门亮剑整顿,多平台下架违规剧目,遏制这一新兴剧种的野蛮生长。(11月23日《北京日报》)
所谓微短剧,是指单集时长从几十秒到15分钟左右,有着相对明确的主题和主线,以及较为连续和完整的故事情节的剧集。有人称之为“碎片化的电视连续剧”。微短剧为引流圈粉,往往前几集免费,随着剧情推进,再想解锁观看,则每集都要支付费用。随着碎片化阅读盛行,人们的观剧行为也变得碎片化,微短剧剧情节奏快、层层反转、“爽点”密集,因此令不少人很“上头”。
有需求就有供给。微短剧投资成本低、人员配置少、拍摄周期短、审核要求低、市场潜能大,加上该行业还处于政策和监管的“混沌期”,因此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创作者,甚至一些以中长视频制播见长的平台,也投身其中,收割观众的真金白银。
“萝卜快了不洗泥”,随着微短剧行业的急速扩张,竞争日渐激烈。于是,色情低俗、血腥暴力、格调低下、审美恶俗等内容问题频频出现。有的微短剧内容与现实完全脱节,重生复仇、一夜暴富、天赋异禀,瞎编一气;有的微短剧充斥着“恶婆婆欺负乖儿媳”“城里人歧视农村人”等不良内容,制造社会矛盾、鼓动男女对立、宣扬地域歧视;还有的微短剧,包含违法的内容……这些微短剧被网友斥为“有毒的电子榨菜”或“精神毒品”。
网络微短剧再短再爽,也是作用于精神领域的文化产品,必须端正价值观,不能为获取经济利益而忽视对观众心灵和社会风气的影响。
事实早已证明,“利”字当头,无底线地输出负能量,最终会被负能量反噬。只有具有艺术美感、文化责任、社会责任的优质内容,才能真正赢得市场。比如,今年9月火遍网络、每集不到7分钟的《逃出大英博物馆》,以艺术手法呈现了流落海外文物的处境,将公众盼望文物“回家”的深沉情感,通过一个小切口表达出来,虽然仅有三集,但吸粉无数。所以,微短剧不要沉迷于小圈子,也应有大情怀。
此前,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即开展了小程序类网络微短剧专项整治工作。接下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还将不断完善常态化管理机制,加快制定对网络微短剧创作生产与内容的审核细则,研究推动网络微短剧App和小程序纳入日常机构管理等。可以预见,微短剧行业由乱到治,不远了。(何勇海)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