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手不凡!晒晒塞罕坝防火“神器”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从太空到地下
身手不凡!晒晒塞罕坝防火“神器”
11月8日,塞罕坝机械林场新投入使用的等离子拒雷装置。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11月8日,塞罕坝上,白雪皑皑。连续3天,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火险等级低于三级,但塞罕坝人时刻绷紧防火这根弦,充分利用一个个防火“神器”,守护百万亩林海的安全。
上午9时25分,记者走进塞罕坝机械林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工作人员正紧盯着大屏幕上实时传输的视频画面和监测数据。
此刻,在遥远的太空,同样有十几只“眼睛”——人造卫星正在巡护林海。卫星热点监测系统显示,在9小时25分钟内,卫星已传送监测信息137次,平均4分12秒左右便有一颗卫星从林海上空掠过。
塞罕坝群山连绵、沟谷纵横,每座山、每条沟的风速风向都不同。一旦发生火灾,及时掌握火点周边区域风速风向信息,对有效开展扑救工作至关重要。
“卫星不仅可以快速精准定位着火点,还可以提供不同区域不断变化的风速风向信息。”指着屏幕上一条条不断滑动的细线,森林防火指挥中心技术员段崇岩说,有了卫星监测数据,扑救行动将更加快速有效。
机库自动打开,一架无人机快速升空,按照提前设定的路线,开始巡检工作。今年林场针对防火巡护作业频次高、重复性大、周期性强、作业环境艰险等,购置了大疆机场无人值守作业平台。
该“神器”由小型机库、停机坪、无人机等组成,可远程规划多条飞行路线。无人机自动起飞、巡护、降落、充换电池,实现无人值守、多线路巡检、全天候作业。同时,无人机还安装了可视光和红外双光镜头,兼具视频监测和热成像功能。
新装备的三维数据标绘无人机,功能同样强大。“随着植被越来越茂盛,林场许多山路、沟壑被遮挡,航拍的照片与实际地形地貌存在误差。”段崇岩说,这种无人机可在十几分钟内,对指定区域完成三维建模,“它具备激光点云功能(指利用激光在同一空间参考系下获取物体表面每个采样点的空间坐标,得到的是一系列表达目标空间分布和目标表面特性的海量点的集合),可透过地表植被,清晰展现山体信息,更便于开展扑救工作。”
据介绍,林场还配备了具有掷灭火弹、侦察探测等功能的无人机,总数已达15架。
塞罕坝机械林场千层板分场一处密林间,一根2米多高的白色支架上挂着多个仪器。“这是我们新建的森林火险等级监测站。”段崇岩介绍,地上地下空气湿度温度、土壤湿度温度、风向风速、大气压力等各类传感器、采集器不断搜集数据,通过云平台发送到森林火险综合监测预警系统。空气湿度50.78%、凋落物湿度100%、土壤湿度8.24%……经系统分析,千层板分场火险等级介于一级到二级之间,低于弱火险级。
“林场分坝上和坝下两个区域,天气多变,十里不同天。以前把塞罕坝及周边区域评为同一个森林火险等级,不够精准。”段崇岩说,精准判定森林火险等级是有效开展防火工作的前提。为此,林场在坝上的千层板分场和坝下的大唤起分场各建了一处监测站,用于掌握各种气象因子。未来,塞罕坝机械林场会建更多监测站,不断提升森林火险等级的精准度。
林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东南侧墙外,一座50米高的铁塔顶端,12根长长的针状物体,均匀指向不同方向。
“这是我们今年9月刚刚安装的等离子拒雷装置。”段崇岩说,雷电是引发森林火灾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最大程度消除“头顶上的隐患”,林场持续开展“追雷行动”。“我们通过建立雷电系统监测预警网,可提前预测雷电发生区域。一旦有超过50千安的落地雷,可以在几秒内,把大致位置发送给附近望火楼的瞭望员,及时察看情况。”
在“追雷”取得成效的基础上,林场又开始尝试“拒雷”。“当雷电发生时,等离子拒雷装置会不停释放正负电荷,中和雷电力量,并将其引到指定地点。”段崇岩说。
从太空运行的卫星、天空巡护的无人机,到埋于地下的传感器,防火“神器”个个身手不凡,塞罕坝森林防火预警监测体系日臻完善。但监测到的数据和信息,无法实现交互共享,仍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且只能在防火指挥中心内查看,无法发挥最大效能。
目前,林场正整合力量、共享资源,开发一套新系统。“新系统不仅可以将各类数据和信息整合到一起,还可以让职工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和发送所在区域的防火信息。”段崇岩说,该系统将于明年3月15日前正式投用。(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