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五位“新农人”上了《焦点访谈》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昔日盐碱地 今天“智慧田”
唐山五位“新农人”上了《焦点访谈》
综合管理员赵金宝(左)、李志国在田间查看水稻生长情况。刘新枫摄
10月30日,唐山5位小伙儿上了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在全国观众面前露了脸。
他们作为“新农人”的代表,穿着西装干农活,把盐碱地变成鱼米仓。这5位平均年龄仅28岁的年轻人也借此机会火出圈,广大观众和网友纷纷点赞“新农人”。
而比起这次露脸,更让5位小伙儿高兴的是,在11月2日进行的水稻亩产测定中,园区稻田最高亩产达到1500斤。同一天,来自甘肃的客户一下就订购了30000斤扣蟹。
在盐碱地上既种稻又养蟹,金秋时节大获丰收,这份喜悦是小伙子们期盼已久的。
位于乐亭县古河乡的乐亭数字循环现代农业园内,1550亩稻田喜获丰收。段严严、张辰、魏明朝、赵金宝、李志国正是这片农田上的“种田人”。他们是“80后”“90后”“00后”,其中最小的22岁。凭着对农业的一腔热情,5位并非农学专业出身的年轻人,扎根在这片盐碱地上。
如何向盐碱地要粮食?盐碱地如何提质增效?5位年轻人探索出一条新路子。“淡水灌溉是盐碱地改良的有效办法。”技术管理员魏明朝介绍,为了保证充足的淡水灌溉,我们引入稻蟹共生模式,在选择种植耐盐碱水稻品种的同时,在稻田里混养螃蟹、小龙虾等。“这是因为同一片稻田上水稻与螃蟹互利共生,既减少喷洒农药,又为螃蟹提供了有机饲料,可以实现经济收益与生态环境改善双丰收。”
依靠这种循环模式,在不到一年时间里,这块盐碱地的含盐量从3.5‰降到1‰左右,盐碱程度由中度转化为轻度。
仅仅这些还不够,技术管理员张辰最得意的,是让盐碱地变成“智慧田”。“这全靠现代化信息技术。”他告诉记者,不同于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园区引入“智慧大田”管理平台,水位、水质、气象、虫情、苗情监测和土壤检测等设备悉数上场。通过物联网,这些设备的数据被串联到“智慧大田”管理平台上实时显示,为生产调控提供依据。“比如说,如果发现水位低了,我们可以通过平台进行远程控制,及时进行灌溉。”
“没来之前,觉得干农活挺脏挺累的,现在穿着西装也能下田干活。”硬件工程师段严严如今感觉完全不同。
在这里,除了机械化收割,喷洒农药、农作物施肥、投喂虾蟹等工作都是通过操控无人机来完成。“以前好多人好几天才能干完的活,现在使用无人机一天就能完成。”段严严说,“园区实现了视频全覆盖,我们坐在屋子里,喝着咖啡,就能通过高清摄像头查看螃蟹的生长、稻苗的长势。”
如今,5位“新农人”管理的稻田让种了几十年田的“老把式”们也刮目相看,当地不少农民前来向他们讨教,学习他们用新技术、新模式种田。(河北日报记者 刘 燕 赵小博)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