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朵传递大爱的“茉莉花”——记中国第17批援刚果(金)医疗队队长王俊辉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2017年6月28日,王俊辉(左)带领医疗队来到SOS儿童村为孩子们义诊。 受访者供图
“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芬芳美丽满枝桠……”,对于中国第17批援刚果(金)医疗队的队员来说,这首歌曲有着特殊的意义。
“这首《茉莉花》是刚果(金)的孩子唱给我们医疗队的。”10月20日,王俊辉对记者说,受到医疗队帮助的当地孩子,常常会选择用这首歌来表达感谢。
四方脸,笑容可掬,谈起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工作,眼神中多了一份坚毅,说到动情处,这个58岁的汉子红了眼眶……
他就是中国第17批援刚果(金)医疗队队长、省卫健委机关服务中心主任王俊辉。
他带领医疗队17名队员,两年内两次拼死狙击埃博拉,提高当地居民科学防范意识。
他走遍刚果(金)大部分地区,率队诊疗1.2万人次,组织对贫困地区民众、慈善小学、孤儿院等免费体检和义诊18次。
在中国援外医疗队派遣60周年之际,中央宣传部向全社会宣传发布中国援外医疗队群体代表的先进事迹,授予他们“时代楷模”称号。
王俊辉就是其中的一员。
不畏艰苦——保障当地居民生命健康安全,经历的所有艰辛都值得
“有些人因为埃博拉走了,中国人却因为埃博拉来了。”
10月20日,王俊辉对记者说,这句流传在刚果(金)的话,是对他们最好的褒奖。
2016年6月,时任省直属机关第二门诊部副主任的王俊辉和其他17名队员一起前往刚果(金)首都金沙萨的中刚友谊医院,开始了为期两年的援外医疗工作。
2017年至2018年刚果(金)发生了两次埃博拉疫情。这种高传染性、高致死率的疫情,严重考验着医疗队的应对处置能力。
“援外医疗工作是一项必须完成的任务。”面对疫情,王俊辉和医疗队没有退缩,他们组织学习埃博拉防控知识,建立检测、预警、报告等机制,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置能力,还冒着危险在刚果(金)巡回开展埃博拉防控知识宣讲,两次向当地捐献防控埃博拉的药品、器械。
“经历埃博拉疫情后,以往对我们陌生的当地群众向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每到中国国庆节,一家孤儿院的孩子们便和我们一起欢庆,一同唱响《茉莉花》等歌曲,如同庆祝他们自己的节日。”王俊辉说,看到那样的场景,感觉经历什么样的艰辛都值得。
医疗队面临的考验还有很多。中刚友谊医院虽然在当地是条件较好的医院,但当地医生的技术相对低,而且设备落后、药品奇缺,开展手术的条件非常有限。
王俊辉带领队员们迎难而上——在完成大量艰辛的前期工作后,引进了一些外科设备和技术,自制了简单的医疗器械,改善了手术室条件。
一天,一个气胸病人被紧急送到医院,如果不立即治疗就有生命危险,但找遍金沙萨就是找不到一根气胸手术导管。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患者一点点滑向死亡的深渊。“不能再浪费时间!”王俊辉与医疗队员紧急动手制作了导管,最终为患者成功进行手术。
医者仁心——力所能及地为当地儿童提供帮助,传播中刚友谊
“在这里,患有白化病的孩子常被认为是魔鬼,经常会被弃养,遭受着身体和心灵的双重创伤。”当地孩子们的遭遇,让王俊辉很心疼。
2017年4月,医疗队开车走了一个多小时的土石路,来到位于金沙萨东南郊区的一所白化病孤儿院开展义诊。
这次体检,医疗队发现6名白化病儿童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随时可能有生命危险。王俊辉随即联系了具备心脏手术条件的无国界医生,并护送至医院。
义诊期间,一个面色铁青、浑身颤抖的小女孩被两个老师一左一右搀扶到大家面前,她试图张口,但已经什么都说不出了。小女孩得的是疟疾,已经高烧三天,如果再不及时医治,后果将不堪设想。在医疗队的及时救助下,小女孩很快康复起来。
2017年国庆假期,医疗队会同刚果(金)华人华侨妇女联合会一道,来到位于金沙萨市郊的国际SOS儿童村,看望儿童村的孩子。
“很喜欢你们的礼品。”当收到医疗队带去的面包和中国结时,一个叫爱丽丝的小女孩,激动得手舞足蹈。后来,她学会了包括《茉莉花》《南泥湾》在内的好几首中国歌曲。
“白化病孤儿院、国际SOS儿童村、‘嘎瓦尼斯’慈善小学……两年时间里,我们到许多地方开展了义诊。”王俊辉说,作为中国派出的健康使者,他希望医疗队能够在做好医疗工作的同时,力所能及地为当地儿童提供帮助,传播中刚友谊。(河北日报记者赵建、桑珊)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