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评论|在课本里感受大美中国——评《课本里的中国》
文艺评论|在课本里感受大美中国——评《课本里的中国》
扫码阅读手机版
由光明日报摄影美术部编著的这本《课本里的中国》(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年10月出版),以我国中小学语文教材为基础,以文化和地理为经纬,以三十余个省级行政区为单元,将历史典故、人物及诗、文、画等丰富内容巧妙地串联起来,并进行系统性整合和深入浅出的分析,从而唤起各阶段人群的课堂记忆,激发其对祖国、人民、家乡的深厚情感。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科书中的知识,是民族智慧的结晶,是文化发展的成果,是民族精神的传承,它深深烙印在每一个中国人心里。课本里的名篇佳作和经典诗文,在潜移默化中滋润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灵,影响他们一生的精神趣味。课本里的地理环境和时代风貌,从最初的零散碎片,慢慢化零为整,渐渐以点带面,最终构建起一个完整的中国。《课本里的中国》这本书里的内容,是文化、历史、地理的结合,其中蕴藏的知识、道理、思想,让读者从不同层面认识我们的祖国,了解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
课本里的中国是红色的。阅读北京,我们可以看到“国旗像一朵红霞和太阳一同升起来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可以听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这一振奋人心的宣告,可以感受“在北京城的中心,有一座城中之城,这就是紫禁城”这一悠远的历史。
课本里的中国是绿色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内蒙古大草原的绝美风光,令人无限神往。“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江苏的如画山水,在不经意间勾起了许多人的离愁别绪。“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浙江的青山绿水,可以抚慰人心,可以寄托情感,可以让人从世俗中跳脱出来,回归自然,寻得生命的真谛。
课本里的中国是古色的。王勃在千古名篇《滕王阁序》里,用“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来描述江西。广东荔枝栽植历史悠久,优越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了品质优良的荔枝,让人不禁联想起苏轼的千古名句“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透过课本看中国,帮助我们从熟悉走向熟悉,从童年的一段段美好回忆转为当下的一次次亲身经历;帮助我们从渺小走向博大,课堂上的一篇篇课文如涓涓细流,不断汇聚,最终涌向浩瀚的大海;帮助我们从模糊走向清晰,悠久的历史、壮丽的山河、灿烂的文化,在一开始都是一颗颗优质的种子,随着岁月流逝萌发、生长、绽放,开出一朵朵绚烂的心灵之花。
这是文学的魅力,这是历史的魔力,这是地理的爆发力。正是三力合一,使我们的眼睛、心智愈加明亮、敏锐,深切地感受到复杂、神奇、有趣的中国。阅读一篇篇精美短小的散文,一方面可以逐步开拓读者的视野,另一方面也可以视为在字里行间完成了一次别开生面的神州行,让读者从课本中跳脱出来,以地理为抓手,领略全国各地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文化。(□郑从彦)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