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付费学习,如何把握新需求
调查|付费学习,如何把握新需求
扫码阅读手机版
【阅读提示】
提到学习,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学生在课堂听课、读书的场景。
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革,学习的边界已被无限扩展——全新的知识输出场景平台,加速了知识的拓展和流通,大大降低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门槛,改变了人们的学习方式。
如今,终身学习已不再只是一句口号。各种线上、线下自习室层出不穷,学习者职业不同、年龄迥异,学习或为了考试,或出于兴趣,或为了生计。
付费学习已成为一种趋势,在催生出广阔市场的同时,也对行业发展提出了新课题。
石家庄市长安区某付费自习室内,正在自习的人们。 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摄
付费自习,线上线下遍地开花
温暖明亮的台灯、整齐摆放的书籍、埋头学习的身影……2022年12月18日,石家庄市裕华区誉天下小区附近的一间付费自习室里,备战考研的程春德正在认真“刷题”。
“学校已经放假,相比在家学习,在自习室学习效率更高。”程春德告诉记者,“这里学习环境比较安静,网速也快。虽然大家都不认识,但学习氛围浓厚,有陪伴感。”
这家坐落于小区底商的自习室,分为上下两层,有50多个座位。每个座位之间都有挡板阻隔,座位上有独立的电源、台灯、储物柜。学习区外面还有茶水间,大家可以在这里接热水、泡咖啡或者吃饭。
“来自习的主要是大学生和大学毕业不久、有各种考试需求的年轻人,也有一部分中年人。”该自习室经理陈一凡说,“平时上座率能达到70%,节假日和考试高峰时期一般提前几天就订满了。最近受疫情影响,人稍微少一些,但也在逐渐恢复。”
据了解,付费自习室兴起于2019年,最先在一线城市火起来,此后经历了井喷式扩张。根据不完全统计,如今仅在石家庄市区,就有大大小小的付费自习室300多家——这些自习室主要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写字楼或小区底商,面积多在100至200平方米之间,而且都划分了公共休闲区和深度学习区。
和一线城市自习室较为昂贵的收费不同,石家庄的付费自习室费用相对较低。
“我们在售的主要有周卡、月卡、季卡等。首次来自习的人还可以买单日体验卡,对于工作忙碌、不能天天上自习的‘上班族’,我们还推出了小时卡。”陈一凡介绍。
有免费的校园自习室、公共图书馆、咖啡馆可供学习,为什么要去付费自习室呢?
业内人士分析,付费自习室走红背后,主要由于年轻人面临社会快速发展这一变化,学习的压力与动力增强,对学习空间质量的需求也随之升级。
“就业竞争加剧,各用人单位的要求‘水涨船高’,考研、留学以及累积各类证件成为竞争的重要砝码,纯粹的学习空间越来越成为一种刚需。”该业内人士认为。
在人们日益增长的学习需求面前,公共学习空间资源的不足开始显现。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平均每万人拥有图书馆建筑面积仅为135.5平方米。
“此外,由于大量职场人士的学习时间是在下班后,而图书馆通常下午六七点就会闭馆,在时间上双方难以完全匹配。因此,付费自习室的出现和兴起,是一种需求端的必然。”专家认为。
与线下自习室同频发展的,还有突然走红的“线上自习室”。
2022年12月20日上午8时30分,洗漱完毕的陈雪坐在电脑桌前,打开了好友发来的线上自习室链接。电脑屏幕右上角的图像显示,已经有十几个人开始了线上自习——他们不约而同地开着摄像头、关闭麦克风,在线上自习软件构建的一个个“小格子”里,互相监督、一起学习。
正在读大三的陈雪是从豆瓣一个自习打卡群里找到的自习“组织”。据她观察,群里学生较多,漫长的假期,一些人不想去线下自习室,自己学又觉得氛围不够,于是选择了线上自习、互相监督的模式。
受疫情和网络技术发展等因素影响,近年来,线上自习室在许多网络平台迅速走红。记者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关键词“线上自习室”,发现了大量“云自习”直播间。这些直播间的名称中多带有“考研”“法考”“考公”“考编”等字眼,以分流特定学习目标人群。部分高人气直播间24小时的最高在线人数,甚至可以突破1万。
随着线上自习的愈发火热,如今已经出现了专门的线上自习App,比如Timing、Costudy、同桌等。其中一些App可以免费自习,还有一些则需要通过缴纳会员费进行付费自习。
“付费线上自习价格也不算贵,月卡一般十几块钱,可以体验更多功能。比如利用数据统计分析学习习惯,清楚地帮学习者了解自己在各个科目的学习时间,每周或每月还可以进行学习总结,帮助用户不断完善学习计划。”一位线上自习App用户表示。
某App线上自习室自习场景。视频截图
终身学习,付费学习场景越来越多
走进地铁,戴上耳机,石家庄95后青年刘思宇打开英文学习应用程序。在购买了“每日单词精讲”后,他开始了自己一天的学习。
参加工作3年后,刘思宇开始攻读某大学的在职研究生。期间,他购买了网课,下载了笔记软件,开通了某知识网站的会员,还付费参与了五六场线上讲座。
在刘思宇的手机页面里,为学习下载的应用程序占了半个屏幕,仅付费网课一项,他的花费已经超过3000元。
随时随地学习、愿意为知识付费……像刘思宇这样的情况,如今已不再是个例。
线上的音频、视频课程,知识分享社区,线下的业务培训、内容多样的讲座、老年大学……终身学习时代,各式各样的学习需求层出不穷,越来越多人加入付费学习的大军。
在专家看来,这一变化,是多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首先是社会发展速度加快,社会竞争日益激烈,造成知识迭代的速度前所未有地变快。如果不学习,就很容易落伍,‘知识渴求焦虑’成为许多人的集体特征。”中国政法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郭炳强分析。
2020年考上公务员之后,26岁的保定人赵孟舟并没有停止学习。他购买了微信读书小程序的付费读书卡,把几本介绍政治、经济学理论的书摆在了自己的虚拟书架上。
“考公之前为了‘上岸’天天学,考上之后也不敢停。”赵孟舟坦言,“工作后,发现自己欠缺的东西更多了,尤其在我的专业岗位,需要学习的很多。每次觉得迷茫、困惑的时候,就看书、学习,不但能充实自己,还可以让自己随时保持一个积极向上的状态。”
赵孟舟告诉记者,他已经习惯了付费学习的模式。“几年来花在学习上的钱,五位数肯定有了。”
愿意为学习付费,已经成为众多赵孟舟们的习惯和共识。2022年8月发布的《知识付费经济报告》显示,超过五成网民有过不同形式的知识付费行为,其中渗透率最高的是订阅付费咨询和付费下载资料。
在各种免费信息充斥互联网平台的今天,人们为什么还愿意为知识付费呢?
“如果你在某搜索网站中搜索‘公务员考试’,按下回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堆良莠不齐、真假难辨的广告。”赵孟舟说,“现在信息多得令人眼花缭乱,辨别、筛选的成本太高,付费的课程和软件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免除这些烦恼。”
在信息爆炸的互联网时代,很多人和赵孟舟有着类似的感受。企鹅智库此前所作的《知识付费经济报告》就指出,在信息过量涌现、信息接收过载的时代,难以快速获取有价值信息成了互联网用户新的痛点。
作为一名就职于北京某经济类媒体的编辑,保定人何欢已经在某付费应用软件上坚持学习阿拉伯语超过500天。谈及自己坚持学习的体会,他坦言,这款软件的专业化、个性化定制课程是关键。
“它会根据我的阿拉伯语水平和学习时长帮我制定学习计划。每天的学习都被设计成类似闯关游戏的测试。”何欢说,“相比自学的自由、散漫,这种课程设置十分合理、高效,又很容易坚持下去,这就是付费课程的优势。”
正如学者卢春天在《知识付费:特征、成因与影响》文中指出的那样:“第三次工业革命后,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化,技术创新的复杂化和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使得知识生产者越来越难以采用独立劳动和个体化生产的方式,知识产品的生产方式也转为工业化生产方式。”
“在此背景下,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产品生产者的基本导向,不管是成体系的信息整理,还是趣味性的知识服务,都有人愿意为此买单。”郭炳强表示。
石家庄市老年大学内,学员们正在上舞蹈课。(河北日报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赵杰摄
行业发展,“退热”后怎么办
“我开付费自习室两年半了,此前生意一直可以,但最近一年感觉有点难。”石家庄某自习室经营者向记者“吐槽”。
该经营者表示,2020年上半年他刚入局时,全石家庄付费自习室不过四五十家,随着开办者越来越多,如今石家庄市付费自习室数量已经增长了几倍。
除愈发激烈的行业竞争外,淡旺季落差较大、盈利模式单一等问题,也让许多经营者感到困扰。
“节假日和一些重要考试之前,自习室人气比较旺。考研一结束,加之疫情管控政策调整后的影响,这几天来自习的人明显少了。”陈一凡说,“淡季人少,竞争又激烈,就只能打‘价格战’。除去房租、水电、人工等成本,最近我们只能勉强维持收支平衡。”
在业内人士看来,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付费自习室用户规模会稳定增长,淡旺季客流落差较大的情况也会客观存在。想要改善付费自习室的经营情况,需要拓宽盈利模式。
“绝大部分付费自习室开办之后,都是靠自习收费赚钱,盈利模式太过单一。”陈一凡表示,今年上半年开始,他曾探索差异化运营,比如曾尝试与考研机构合作,帮其卖课的同时为自己的店增加客流,但效果一般。
未来,他准备和更多教育机构在培训、考试资料销售等领域展开合作,增强客户的“黏性”,提高客单价和自习室竞争力。
从公众号打赏、直播赞赏、付费授权转载等方式,到喜马拉雅、知乎、分答、得到等平台将知识与场景相结合,知识付费产业经历了前几年的井喷式发展后,也开始逐步“退热”。
首先出现的问题是,在经历初期的快速增长后,知识付费产品的打开率和复购率开始缩水。比如,曾经历过爆红的某语音回答平台,用户关注度犹如过山车一般上升和下滑,其间还遭遇平台改名、内容创作者接连退出等情况。一些App中的知名付费专栏、付费课程等,也遭遇点击率、购买率下滑的尴尬。
此外,互联网平台降低知识付费准入门槛的同时,也导致了知识付费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从业者鱼龙混杂的局面。
例如,一些付费产品打着知识付费的旗号,却存在着大量“标题党”内容。“30天认知训练营”“21天彩色插画训练营”“50天通往财富自由之路”等付费栏目,有意制造噱头,吸引消费者注意,其内容却被用户质疑为“割韭菜”。
企鹅智酷的一项调查显示,在有过知识付费行为的消费者中,只有28%的网友表示体验满意,有12.3%的网友认为“钱花冤枉了”。
专家分析,出现这一现象是正常的。知识付费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用户尝鲜意愿较强,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各种名目的知识付费产品快速增多,必然要面临适度“退热”问题。
“不过,这种情况对行业来说并非坏事。经过了初期蒙眼狂奔后,从业者需要适度慢下来,思考如何把用户留下来,如何把内容做精、把行业做大。”专家认为。
如今,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知识付费还面临着盗版侵权的问题。如何筑起版权“保护墙”,也是业内共同关心的问题。
例如,某高校法律系教师在视频网站开设的价值500元的刑法类课程,就被不少用户发布过盗版网盘链接。有媒体报道,部分电商、贴吧等平台可以轻易搜索到一些商品和链接,低价贩卖付费音频、网校课程、会员账号等各大知识付费平台的内容。
“知识产权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保护意识淡薄、法律执行不力等问题,知识产权侵权易发多发的现象仍然存在,权利人维权‘举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的局面还没有得到明显改观。”中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炼红说。
专家认为,知识产权保护水平的提高有赖于行政、司法、执法等部门及相关从业机构和行业协会的通力协作,以及全社会对创新文化的认识及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未来,应调动多方社会力量参与治理,形成知识产权多元保护模式协同发展的“大保护”格局。 (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
■相关
中老年人线上付费学习渐成新趋势
在线上知识付费产业形成并快速发展的较长时期内,绝大部分用户是40岁以下的年轻群体。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越来越多的中老年人开始为线上学习“买单”。
“杂树枝要细, 点叶要分明。不可太浓厚, 不要太稀匀…… ”今年67岁的保定退休市民李先生每晚都会准时守在电脑屏幕前,线上学习国画。
屏幕那头,老师将摄像头对准宣纸,用笔墨勾勒出一幅松柏图。屏幕这头,李先生按照老师的笔法,学得像模像样。遇到不懂的地方,老师还会随时解疑释惑。
李先生告诉记者,学国画曾是他年轻时的梦想,但一直没有时间认真学。退休后有了时间,在线学习也方便,就让儿子帮自己花钱报了课。
记者调查发现,最近两年受疫情影响,线下培训行业陷入低迷,不少企业将线下业务转移至线上。很多期望老有所学的老年人,开始熟悉、了解网络,并通过购买网络课程、观看直播等重拾年轻时的爱好和特长。
老年群体知识付费的领域主要集中于养生、运动、音乐、书画、摄影等。由于老年人时间相对充裕,学习热情很高,因此对于专业度越高的课程,他们的付费意愿越强烈。
多个中老年线上教育领域创业者均表示,老年用户的知识付费习惯正在加速养成,一些老年人不但花钱买课,打赏也毫不吝惜。据透露,在直播过程中,愿意打赏的用户占5%—10%。
不过,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中老年人付费线上学习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营销广告太多、违规卖保健品、用低价课引流等。
在一款中老年在线学习的App里,除了在线网课,还有不少营销广告。点击进入页面,各种保健品广告映入眼帘,价格在百元至千元不等。还有一些线上课程用0元、1元的低价课引流,短暂的体验过后,就会有客服在微信学习群里推广价格不菲的进阶课。
“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操作熟练度不够,对虚假信息的辨别能力也较差,很容易误入各种网络‘陷阱’。”专家建议,老年人付费学习时一定要挑选靠得住的大平台,在买课时多和子女沟通,避开不良服务商的课程陷阱。
文/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