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如何向青年一代讲述“何以中国”
世说新语|如何向青年一代讲述“何以中国”
扫码阅读手机版
日前,由河北日报多媒体平台同步推出的“探源中华文明 倾听燕赵跫音”大型全媒体考古系列报道圆满落幕。这场历时近两年、由考古学家和新闻团队引领读者探访河北重要考古发现,感受燕赵大地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考古之旅”,较全面地展现了河北重要考古发现的文化价值,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收获了业界好评,也受到青年学生群体的关注。(《河北日报》2022年12月23日)
近年来,在大众媒体的推介下,曾经备受冷落的考古和历史学科日渐走进大众视野,尤其受到大学生群体的追捧和青睐。“考古中国”“国宝档案”“中国考古大会”等栏目的火爆,使得当代大学生对历史学和考古学产生了一定的兴趣。那么,如何借助媒体向青年一代讲述“何以中国”?如何切中当代大学生关心的考古学问题?这些问题颇值得深入探究。
笔者认为大致有四类考古项目能引发青年人的兴趣。一是自带新闻性的热点考古项目。比如追踪三星堆、海昏侯国等遗址考古新发现的媒体报道,既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校园里也广受学生瞩目。第二类是带有过程性、故事性的考古项目或考古新闻内容,尤其是新媒体产品。比如考古纪实类的视频和深度报道等。年轻人求知欲强,当他们在一个选题中感受到考古工作者不断探索和有所收获的悸动,研究热情也会被调动起来,对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灿烂文化的信心,也随之增强。第三类是带有参与性或互动性的公共考古活动。笔者作为一名大学老师曾带领一些学生去到考古发掘现场,与他们一起参加文化遗产日等公共考古活动,这些活动带给大学生的触动与启发是非常明显的。当大学生第一次体验与古老文明的“亲密接触”,他们对历史和考古产生的兴趣,显然比单纯从书本和课堂上感受到的,要直观得多,也强烈得多。还有一类大学生比较喜欢的考古项目,往往与自身相关联。比如关于家乡的考古成果,或者与所学专业有关的考古话题,都是年轻人感兴趣的内容。
总结起来,带有“标志性”和“重大意义”的考古发掘及其研究项目,日益受到青年一代关注。
所谓“标志性”和“重大意义”,往往是与中华民族或人类文明起源有关。通过对这些考古学成就的追踪,青年学生更能沉浸式地学习中华民族历史,更自信自强地放眼“看世界”。泥河湾、良渚、殷墟、二里头、三星堆……对他们而言,不仅是了解本民族的关键知识,也是成为合格世界公民不可缺少的一课。因此,这些考古学上的大课题,总是能够引起青年学生关心;关于这些标志性考古课题的泛学术讨论,也总能得到这个群体最热烈的呼应。
值得注意的是,与当下社会一波又一波“鉴宝热”“收藏热”“考古热”相比,青年一代喜欢的考古节目或考古新闻,一般更注重品质,注重文化和精神层面的价值与意义。这也正是那些高品质考古纪实作品,能够在B站、知乎等年轻人活跃的社交平台上率先火爆的原因,也是央视推出“中国考古大会”等创新型文化节目,持续受到年轻人关注的主要原因。
因此,对于新闻媒体或研究机构而言,只有立足专业性、科学性和寓教于乐宗旨,真正打造出青年一代喜爱的、富有中国特色的优秀作品,才能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成为青年学生认识中国历史、了解中华文明真正的良师益友。(洪猛)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