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长城评论 | 让绿水青山更有“颜值”,让金山银山更有“价值”

2022-08-24 14:13:54 来源:冀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边建军

“云山迢递,林海苍茫,松柏参天,山花怒放。”河北省最北端,内蒙古高原最南缘,横亘着一片浩瀚的万顷林海,这里就是塞罕坝。

历史上,塞罕坝是一处水草丰沛、森林茂密、禽兽繁集的天然名苑,在辽、金时期被称作“千里松林”,在清朝是著名的皇帝狩猎之所。然而,这里生态遭到严重破坏,“美丽的高岭”变成了黄沙肆虐、鸟无栖树的不毛之地。1962年,在这片荒凉的土地上,塞罕坝机械林场开始建设。三代塞罕坝人将这片曾经林木稀疏、风沙肆虐的荒僻高岭,变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海,形成了森林、草甸、湿地相结合的生态系统。塞罕坝林场60年的发展历程,不仅还上了前人“破坏”所欠下的生态旧账,为后人留下了百万亩绿荫,还走出了一条绿色发展的成功之路。

老百姓过去“盼温饱”,现在“盼环保”,生态环境是关系民生的重大社会问题。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令人欣喜的是,“美丽的高岭”上这片绿色,正在燕赵大地蔓延开来。十年来,河北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提升了绿水青山的“颜值”,做大了金山银山的“价值”。从2013年到2021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从104微克/立方米下降到了38.8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由149天增加到了269天,重污染天数由73天减少到了9天;在白洋淀,世界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青头潜鸭忙着栖息和繁育;在沧州,一口600多年的古井里面又有水了,水位已经深约7米;在邢台,狗头泉、黑龙潭等泉眼复涌,昔日“水涌百穴,甘露争溢”美景重现……燕赵大地蓝天白云越来越多,绿水青山越来越美,老百姓的幸福感、获得感越来越强。

从“求生存”到“求生态”,老百姓的思想观念在不知不觉间转变,人们对干净的水、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等的要求越来越高。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奋力开创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按下绿色发展快进键,驶入生态文明建设快车道,把河北的山山水水变成绿水青山、把更多的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为子孙后代留下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的优美环境,把燕赵大地建设成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家园。

责任编辑:郑晓娟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