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唱响新时代雄保“双城记”

2022-08-03 15:45:54 来源:保定日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紧扭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牛鼻子”,坚定不移地服务首都、对接京津、联动雄安,在“绽放新颜值跑出加速度”中,打造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中的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让幸福看得见、摸得着

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唱响新时代雄保“双城记”

保定日报记者 邸志永

这,是新时代春天里的故事。

2014年的春天,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明确将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重大国家战略。

2017年,又是一个春天,党中央、国务院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展开新蓝图,奋进新征程。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面对千载难逢的叠加机遇,地处畿辅首善之地的保定持续奋进。在2.2万平方公里希望的田野上,1000万保定人民在市委、市政府带领下,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省委工作要求,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在“赶考”路上留下铿锵足印。

紧扭协同发展牛鼻子

精准对接北京产业链,承接非首都功能疏解,与京、津合作项目累计583项,总投资7043亿元

7月盛夏,位于涿州的京源热电正是迎峰度夏关键期。

作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建设的重点项目,京源热电前身为北京石景山电厂,2015年转型到涿州。在落实国家“禁煤区”散煤清零决策,改善京南地区生态环境,促进京津冀能源基础设施一体化方面,京源热电意义非凡。

“每年,我们电厂发电30多亿度,通过房山变电站对北京电网起到较强支撑作用。”京源热电综合管理部主任孙建军称,热电厂每年还为房山、涿州两地1800万平方米提供热源,替代了两地高污染、高能耗燃煤小锅炉近500台。

京源热电,只是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保定积极落实国家战略的一个缩影。

八年来,保定紧紧抓住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这个“牛鼻子”,坚定不移地服务首都、对接京津、联动雄安,围绕“北京疏解、保定承接,北京研发、保定转化,北京总部、保定配套”打造区域协同发展新模式,推动“7+18+N”重点产业体系建设,吸纳北京产业转移,加快形成与雄安新区产业协同、深度融合的联动发展格局。

在满城区,从北京“嫁”过来的河北京车已经进入地铁列车批量生产阶段,2022北京冬奥会上,冬奥支线“雪国列车”便是出自这里;在高碑店市,首衡新发地作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标杆性示范园区,先后承接了北京果蔬、干调、粮油、五金建材、花卉、冻品的疏解外迁,疏解北京商户数以万计,2021年实现交易额1090亿元;在莲池区,国际医疗基地已经开工建设,目前签约项目40家,项目建成后将成为保定面向京津冀、辐射全国的高能级医疗服务中心……

截至2022年6月底,我市累计与京津合作项目达665项,总投资7238.96亿元,在高端装备制造、生命健康、文化、科学研究等产业领域落地了一批标志性项目。

抢占协同创新新赛道

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果转化的首选承接地,形成“北京研发、保定转化,雄安创新、保定先行”的新格局

火热的盛夏,位于涿州的中国五矿科技产业园,塔吊林立机器轰鸣,工程车来回穿梭,工人忙碌作业,施工现场一片繁忙。

“项目总投资120亿元,占地898亩,主要建设五矿新兴产业创新基地、总部研发集聚区,重点引入新材料、冶金建设、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科技型产业,打造由行业协会、技术研发中心等构成的五矿新兴产业集群。”中国五矿科技产业园项目总监王宏民称,该产业园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整合五矿集团产业链,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的重要举措。

抢占协同创新新赛道,涿州的中国五矿科技产业园,只是保定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致力打造成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成果转化的首选承接地,推进形成“北京研发、保定转化,雄安创新、保定先行”新格局的一个缩影。

作为全国地级市中首批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河北省唯一的“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近年来,保定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常态化对接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创新“发动机”,与69个全国学会、2100余名院士专家建立合作关系,为协同发展插上“创新”翅膀。

设立引才引智项目资金100万元,主要用于“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引智平台建设、引智项目资金等;建立“院士周末工作坊”“科学家活动月”工作机制,设立专项资金,采用“保姆式”服务,与院士及其创新团队联合培养科技创新人才,联合开展高层次学术或技术交流活动……

一系列政策推动下,保定在开辟协同创新新赛道上频结硕果。

在高碑店市,奥润顺达组建了以中国工程院院士为首席科学家的580人研发团队,共取得1600余项科研成果,成为国内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产业发展中先行者;在高新区,河北同光晶体引入中科院院士专家,建成国际先进的完整碳化硅单晶衬底生产线;在定兴县,通过常态化对接中国农大、农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积极对接合作中化集团、冀粮集团等,万亩生态智慧农场正在打造,京雄农谷加速崛起……

保定,正以实际行动,在创新驱动发展上打造新样板。

打造身边的品质生活

生态、交通一体化加速成型,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城改“跑出加速度绽放新颜值”,唱响新时代雄保“双城记”

良好的生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近年来,保定市委、市政府以空前的力度依法铁腕治理污染,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建设浓墨重彩写下保定注脚。

共护一片天,保定达标天数从2013年的74天,上升到2021年的249天,被授予“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先进市”称号;同展一片绿,保定在雄安新区周边推进总投资近10亿元的500米林带建设,共19个县(市、区)获国家、省级森林城市备案,数量居全省第一;共护一淀水,市委、市政府投资近30亿元完成23个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和保护项目,实现主要入淀河流水质达到Ⅲ类标准,白洋淀步入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生态一体下,交通一体化也在造福三地群众。

2015年底,津保铁路开通,轨道上的京津保“一小时交通圈”成型。2018年,曲港、涞曲、西阜、荣乌保定段等4条高速建成通车,北京、保定、石家庄等连接更加紧密。2021年,容易线、安大线相继建成通车,雄保脉络更加畅通。

生态、交通之外,保定公共服务水平也在不断提升,塑造市民身边的品质生活。

2021年7月,保定召开教育创新发展大会,开始汇聚全国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40位名校长名师资源,与北京共同组建“京津冀科技创新教育联盟”,推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医疗是京津保重点合作的公共服务领域。近年来,保定93家医疗卫生机构与京津111家医疗卫生机构签订合作协议201个,京津医疗卫生机构在保定市设立院士工作站(国医工作室)4个,看病难正一步步成为历史。

2020年8月31日,作为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的重大民生工程,保定市委、市政府启动了全市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征迁改造工作——城中村改造,三批共涉及69个城中村3万户约11万人。而今,林立的高楼已然取代曾经“脏乱差”的城中村,向着现代化品质生活之城大步迈进。

保定,一座品质为先、宜居宜业的幸福之城,一座彰显历史底蕴、展现时代新风的魅力之城,一座产业鲜明、创新创业的活力之城,一座处处天蓝地绿、山清水秀的生态之城,一座满足人民新向往、生活便捷舒适的民生之城,正遂行在国家战略的大道上,全力构建京雄保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唱响新时代雄保“双城记”。

责任编辑:闫漪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