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杨越峦:用影像记录向历史和时代致敬

2022-05-11 04:39:0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杨越峦用十几年时间跋山涉水,专注拍摄长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关注自己生活的土地,关注现实生活,关注时代发展。”日前,由省文联、省摄协主办的第26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览征稿活动正式启动。此次展览将征集专题·系列、记录文献、艺术创作、优秀画册等4个类别的摄影作品;并且在专题·系列作品中,增加了优秀摄影师的评选。谈及这样的变化,中国摄协副主席、省文联副主席、省摄协主席杨越峦表示,近年来,省摄协一直提倡摄影家们树立专题意识,克服走马观花、快餐式的影像生产,提高专业性和学术性。在不断推出摄影精品的同时,也要着力培养打造一批具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的摄影家。

当下,河北摄影人的作品越来越呈现多元化趋势,摄影家对生活的挖掘和呈现越来越有深度。今年3月举办的“启航新征程·放歌新时代”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成就书法美术摄影展中,这一鲜明特点表现得尤为突出。“有人说摄影难就难在它太容易了,可以说现在人人都是摄影师,除了相机之外,手机、无人机都能拍摄作品。那么,摄影家和摄影组织的专业性怎么体现?那就得靠摄影者通过长期‘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出反映时代风貌的好作品。”杨越峦说。

除了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的身份外,杨越峦还是一位知名中国长城摄影师。正如他的名字,他用了十几年时间跋山涉水,专注拍摄长城。说到对长城的痴迷,得追溯到2009年杨越峦第一次接触到张家口怀来的陈家堡长城。“那是处于一种自然状态的、没有经过人为修复的长城。残缺的风貌让我看到了历史的沧桑,也激发出了新的想法。我觉得自然状态下的长城是一般人很少见到的。从那以后,我开始了野长城的拍摄。”杨越峦说,从那时算起,至今他已经拍摄了超过十万张长城照片。

长城凝聚数千年中华文明,要花多少时间才能曝光出合适的明暗与光影,去记录这一世界文化遗产?摄影技术诞生已180多年,长城进入摄影家的视野也已经有150年的历史了。因此,长城作为中国最鲜明的文化符号,也是摄影爱好者们长期关注的题材。杨越峦认为,长城样貌绝不仅仅是大众经常看到的八达岭、金山岭,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长城应该被人们看到、认识,民族精神灌注在长城的每一寸身躯上,应该能唤起人们对长城每一个段落的热爱与呵护。摄影作品在这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卑微着自己的脚步,在高山与大漠中,我追寻它渐行渐远的身影,用微不足道的影像感知它的存在,述说它的苍茫。”杨越峦曾在个人长城主题摄影展前言中这样写道。从河北、陕西、甘肃等人们熟悉的长城大省,到青海、新疆等偏远之地的长城……这些年,用杨越峦自己的话说,“凡是有长城的地方,我都走到了”。在他心中,长城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浸润着中华民族的精神血脉,镜头中他着力描绘着长城方方面面的真实样貌,并且不会刻意选择季节、天气和光线。正是在长期的拍摄和思考中,他追忆历史、感怀岁月、思索长城的意义,不断丰富着人们关于长城的认知。

如今,杨越峦对长城的观看、记录和表达逐渐呈现多个维度,其中包括长城本身、长城与百姓、长城与自然、长城与生命、长城与当下等。他说:“我是把长城当作一位饱经沧桑的历史老人来对待的,在拍摄过程中,边拍摄边提炼,越拍越有感觉,好似我们之间有个约定,只要目光相对,就会一见钟情,‘咔嚓’一下撞出火花。”(河北日报记者曹铮)

责任编辑:张云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