溺水何时不再是暑期安全之痛?
溺水何时不再是暑期安全之痛?
扫码阅读手机版
据国家卫健委和公安部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有5.7万人死于溺水,少年儿童溺水死亡人数占总数的56%,平均每天有88个孩子因溺水死亡。溺水已成为我国中小学生非正常死亡的“第一杀手”。
暑期来临,河北省连续对预防青少年溺水工作进行部署。一方面是主管部门预警频发、学校安全教育紧抓,另一方面是校外遭遇风险难控,真正有效遏阻“第一杀手”仍需多方形成监管合力。
溺水事故多发于节假日、近水农村
“夏季是溺水高发期,往年6至9月,我们溺水救援能达到三四十起,今年已经救援了8起。” 石家庄蓝天救援队秘书长马凯告诉记者,进入6月,救援队工作更忙碌了。
分析近年来溺水救援案例,马凯说,往年溺水者大部分为青少年
今年5月下旬一个周末,某县几名小学生相约在村边水塘玩水不幸溺亡。孩子出事的水塘,属自然形成坑塘,水面面积500平方米左右,大部分为0.5米的浅水区,水深2-3米的区域有200平方米左右。
据分析,绝大部分学生溺水事件发生在法定节假日、周六日、放学后、午休等时段,主要集中在村庄附近的河流、湖泊、沙坑、池塘等水域,这些时段、地点,监管容易出现漏洞。
“农村的基础设施差,孩子们只能在一些无人管理的小水塘、水库游泳,危险系数大大增加。”有关人士表示,针对这样的现状,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危险水域的排查和监管。
“事后我们反思,如何才能让安全教育真正引起学生、家长的重视。现在校园外的安全隐患较多,很难单纯依靠学校教育让孩子做到‘不该去的地方不去,不该做的事情不做’,可以说‘防溺水’是一个系统工作。”某县教育部门负责人说。
为有效遏制溺水事件的发生。河北省提出联防联控举措。水利部门加强对水库、水系的管理;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加强因建筑工程形成的水池、水坑及公园内水系、城市内河的管理;自然资源部门加强采砂(除河道采砂)、取土、取石场所的管理;文化和旅游部门加强对景区内涉水区域的管理;应急管理部门加强对预防学生溺水工作的指导监督,协调督促相关部门和企业加强对煤矿、非煤矿、尾矿库的管理。乡镇政府(街道办事处)、村委会(社区委员会)对所辖区域内可能发生溺水事件的水库、水渠、河流、水塘、采砂坑等危险水域和地段开展全面排查,确保在危险水域设置安全警示牌,公共活动水域周边设置防护围栏。
创新形式紧绷预防这根弦
如何发动全社会力量预防青少年溺水,也是唐山市教育局教育督导与学校安全工作办公室副主任徐永山面临的一个挑战。
“首先建立预警机制。”徐永山介绍,近几年,唐山市教育局、市水利局联合对该市境内水域分布以及易发溺水事件的危险水域情况进行了调查和梳理,统计了全市河湖、水库、水渠等溺水危险水域点位共计280余处,并专门制作了危险水域点位图,向社会发布。提醒广大学生和家长提高警惕,远离危险水域;提示危险水域管理责任单位、周边学校、村(居)委会、学生家庭,共同加强安全管理和教育警示,防止学生溺亡事件的悲剧发生。
在徐永山看来,青少年暑期溺水难题并非无解,关键是能否在各个相关环节进行监管和提醒。“发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共同预防。”徐永山举例,热心群众发现管理漏洞,及时打个电话,发现孩子们在水边玩水,马上进行劝阻制止,都有可能规避风险。
与此同时,唐山还加强点对点的提示。进入暑假后,突出农村地区、库渠河湖周边地区、农村留守儿童、外来务工家庭学生等防控重点,利用校讯通、家长微信群、村广播等多种途径和方式,将各级防溺水防汛警示信息及时告知学生和家长,提醒家长履行好监护责任,教育看管孩子不到池塘、河沟、水坑等不明水域特别是有关部门警示的危险水域游泳、玩耍,提高安全防范意识。“学生和家长几乎每周都能收到通知,时刻绷紧这根弦。”
此外,部分中小学创新安全教育方式方法,通过开展震撼教育、观摩现场等形式让学生“入脑入心”。邯郸市七贤小学进行体验式教学,开展防溺水应急演练活动,拟设模拟场景,指导学生进行求救、互救、自救的防溺水实践演练,同时老师还在演练现场讲解和演示对溺水人员上岸后的急救处理方法。讲练结合,增强了师生重视安全的意识,掌握了自救、互救、他救的办法,锻炼了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应变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河北日报记者马利)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