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现代戏奠基人
2020年11月5日,武安市朝阳沟景区。
“走一道岭来翻一架山”“山沟里空气好,实在新鲜”“在这里一辈子,我也住不烦”……豫剧《朝阳沟》里的经典唱词,被刻到了景区的一块块风景石上。
这里就是武安市馆陶乡朝阳沟村(原列江村),杨兰春的家乡。
作为著名戏曲编剧、导演艺术家,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奠基人之一,杨兰春创作出的经典唱词,质朴却鲜活。
比如豫剧《朝阳沟》中,栓保娘、银环妈、二大娘等人的一段经典对唱:
栓保娘:(唱)亲家母你坐下,咱俩说说知心话。
银环妈:(唱)亲家母咱都坐下,咱们随便拉一拉。
……
栓保娘:(唱)家里地里都能干,十人见了九人夸。
二大娘:(唱)又肯下力有文化,不愁当个啥?啥、啥……
巧真:(唱)当一个农业科学家。
二大娘:(唱)对,当一个农业科学家。
“这段唱词总长达42句,但生活化的语言,朴素又风趣。家长里短式的对唱,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母女情、婆媳情和邻里情。”武安市平调落子剧团原团长孔祥峰说。
杨兰春能创作出这样生动鲜活的唱词,与他对太行山一带地方戏的熟悉有关。
2002年,孔祥峰到河南看望杨兰春。当时杨兰春已经82岁,耳朵明显背了,走路也是小碎步,但说起武安平调落子,他却异常兴奋。
杨兰春自豪地说,他还能一字不落地背诵100本武安落子戏,并连连称赞:“落子真是好东西,可千万不能丢呀!我写《朝阳沟》时就曾大段大段地引用过落子戏里的词,而且直接拿过来,不用修饰。”
比如《朝阳沟》中的唱词“棉花白,白生生,萝卜青,青凌凌,麦籽个个饱盈盈,白菜长得磁丁丁”,这些形容词,都是武安平调落子中常用的修饰语。
其实,最初被中央戏剧学院录取,马可看重的就是杨兰春对地方戏的熟悉,戏剧创作语言的鲜活。
当时,中国首部戏曲现代戏《白毛女》引起轰动。《白毛女》导演舒强,是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主任,马可是主要曲作者之一。
杨兰春对中国戏曲现代戏的专业学习,从中央戏剧学院开始。杨兰春入学第二年,马可给他布置任务:“参与创作歌剧《小二黑结婚》的剧本。”
杨兰春着急地说:“我的文化水平低,写剧本,不中。”
马可说出了选他的本意:“不要你的文字,是要你的生活,你又熟悉民间地方戏。”
《小二黑结婚》小说作者赵树理,看过杨兰春改编的剧本后给予了肯定,而且对唱词很感兴趣。
比如,《小二黑结婚》中媒婆唱词“春夏秋冬不种田,我手里不缺零花钱”,小芹的唱词“只要劳动能生产,不愁吃来不愁穿”,小二黑的唱词“咱好似两个铁横枕,生生死死结得牢”等,都是杨兰春根据自己对原著的理解加进去的。
赵树理高兴地说:“这些词土得有味儿,农民一定喜欢听。”
杨兰春既能创作又能导演,除了豫剧《朝阳沟》这部经典之作,他编、导的豫剧还有《李双双》《小二黑结婚》《刘胡兰》《好队长》等一批现代戏。
杨兰春创作的每一部现代戏作品,都有着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真实生动的语言,这些作品主题思想符合广大人民的意愿和需要,属于它的时代,又超越了它的时代,具有鲜明的“人民性”,因此保持了持久生命力。
杨兰春也因此成为中国戏曲现代戏的奠基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