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
如何守好我们的账户信息
防电信诈骗的宣传很多,多到一些人会选择跳过去不看,总觉得这种事怎么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
过去,我们没有手机支付,没有网络通信,诈骗案的发生多是面对面。至少在报案时,受害人还能描述出嫌疑人的体貌特征,也有利于警方破案。
但现在,摆在人们和警方面前的难题是,信息被倒手、资金被骗走,我们连对方是谁都摸不清。
“断卡”行动,断的是诈骗嫌疑人和受害人之间的作案关联,包括手机卡和银行卡。手机卡,包括我们平时所用的三大运营商的手机卡,也包括虚拟运营商的电话卡,同时还包括物联网卡。
银行卡,包括个人银行卡,也包括对公账户及结算卡,同时还包括非银行支付机构账户,也就是第三方支付。
断的这些卡,有些是故意出售,有些是被人利用。
磁县公安局重案大队大队长孟磊讲述了这样一个细节:在接触这起大案的初始之际,警方在嫌疑人的电脑中发现了一些秘密——他们利用非法掌握的公民信息,不用当事人到场,就能实现开卡等业务,甚至能用软件模拟当事人完成点头、眨眼等认证环节。
这让专案组感到触目惊心的同时,也下定决心要摸到这一案件的上线。
调查中,警方意外发现,磁县本地的码商,收集的部分个人支付账户居然来自嫌疑人的亲朋好友,一部分个人支付账户的开卡人甚至不知道这些出借的个人账户被拿去用作犯罪。
“这其中有朋友借用收款二维码,不好意思拒绝,就顺手截个屏发过去。”磁县副县长、公安局局长温俊华说,这些出借的收款二维码,经过几轮倒手,迅速进入洗钱环节,几次交易后,就被相关部门监控到并停用,这也被犯罪团伙称为死码,并弃之不用。
对于犯罪团伙来说,顶多是再买个卡码继续作案,但对于持码人造成的影响将非常巨大。在第三方支付方便快捷的今天,不能使用卡码交易或寸步难行。
警方提醒,不管是租、借还是卖卡,一定要拒绝。除了坚决远离租、卖卡,身份证有遗失经历、前期电话卡或者银行卡有异常情况的市民,一定要抽空去查询一下,看看自己的名下是否有不知情的电话卡或者银行卡,并及时处理。
在避免成为嫌疑人的同时,我们还要避免成为受害人。
街头扫二维码赠玩具,被陌生人添加为好友,打开来历不明的链接,这些短时间内看不到危害的行为,可能也会造成严重后果。
某地警方破获的一起诈骗案,嫌疑人通过不法渠道获取了受害人的号码,添加受害人为朋友时标注是受害人的某位上级。诈骗手法之所以能成功,并不是简单地添加朋友后直接要钱。
嫌疑人甚至耐心等上几天,之后借口不方便转账等,宣称让朋友先把钱打入受害人账户,再由受害人转给嫌疑人。这“举手之劳”的求助,让受害人失去警惕。
实际上,此时受害人已经掉入嫌疑人的圈套:此后,这笔打入受害人账户的钱迟迟不到账,嫌疑人又借口急用,诱导受害人垫付,从而完成诈骗。
警方提醒,任何网络资金往来,一定要和对方电话沟通确认,不随意添加陌生人,不随意扫码,对任何App、小程序获取通讯录的要求予以拒绝。(文/河北日报记者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