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在脱贫攻坚一线”
曲长城的“幸福套餐”
严春晓(中)在田间与村民畅想曲长城的未来
2018年3月,春风吹拂着燕赵大地。河北省又一批机关干部背上行囊,奔向尚未脱贫的一片片热土,开始了他们为期三年的扶贫征程。
已有两年基层挂职扶贫经历的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正处级干部严春晓,再次响应号召,克服困难,主动担当,带领刚毕业的名校硕士生韩廷耕、张占伟,来到河北省深度贫困村——阳原县曲长城。
出发前,尽管严春晓对曲长城做足了“功课”,但真正走进村里,还是让他和工作队员吃了一惊,一腔真诚跟村民打招呼,迎来的却是冷漠的眼神和尖锐的质问:“你们几个娃娃能干啥?带了多少钱下来?要是真能把水的问题解决好,三年啥都不干也给你们请头功……”
丰收的喜悦
百废待兴,“好水”破冰
水,是曲长城的命!这是严春晓的第一判断。
全面入户走访后,严春晓对这个深度贫困村有了更清醒的认识。2018年初,全村户籍人口1139户、3003人,建档立卡贫困户557户1263人,占总人口的42%;其中未脱贫户356户721人,贫困发生率高达24%,在全省206个深度贫困村中体量最大;水差地贫、房破貌乱、业弱人散,相对闭塞,干群关系紧张,脱贫的基础相当薄弱。特别是饮水问题,已经困扰了村民近30年。癌症患者频频出现,因病致贫户连年递增。县政府先后从周边村子引水,水质都不理想。多数年轻人外出打工,有条件的村民搬到县城居住;学校教育难以为继,偌大的村庄在村里就读的小学生只剩下50多人……
几十年的难题,要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破解,不折不扣完成脱贫任务,简直就是“挑战不可能”!而这是一场只能赢不能输的硬仗,军令状已立,没有退路。
严春晓通过多方关系,找到省煤田地质局水文地质队高级工程师齐俊启。齐工带领专家团多次现场勘察、调阅资料、仪器测量,最后提出要在村南襄山脚下打井。
消息一出,回应给他们的就是当头一棒。多年的求水经历和固化思维,让村民们已经不相信在本村范围还能打出好水,更何况是在光秃秃的山上打井,“简直就是瞎胡闹!”严春晓把村民的质疑告诉专家,专家的解释是,以前村民盲目打井穿透咸水层,而且这眼坏井正好在上水头,导致全村水质逐年变差,村庄范围内确实已经没有好水。但半山腰的缝隙是天然水库,不仅有水,而且水质很好。听到这些,严春晓心里踏实不少。反复考量后,为了这一方百姓,严春晓把“找水”寄希望于专家身上。
经过四个月的艰难准备,2018年9月8日,山上终于迎来第一批大型设备。依然半信半疑的村民像一个个“监控探头”,随时关注着山上的一举一动。而这一关注,还真发现了大问题:大设备上山没几天就离开了!原来“遇硬则硬”的大家伙,遇到了“软钉子”。钻头刚打下几米,就被软土层卡住了。拔出,再打,又卡;再拔,再打,还卡。反反复复打到36米,钻头再也拔不出来,再大的设备干着急使不上劲儿。这眼井就废了。
村民们心里刚刚升起的一丝希望破灭,非议声几乎能把严春晓吞没:“在山上找水,一看就不靠谱!”
严春晓催促中标方抓紧调整施工方案,尽快联系新的施工队上山。前前后后折腾了半个多月,第二批施工队多次到现场查看,艰苦的环境让他们望而却步。
翘首企盼中,曲长城迎来了真正的冬天,新的转机也随之到来。一家个体施工队拉着“磕头机”进场。
冬天的襄山,北风呼号,干冷难耐,零下30摄氏度的气温,棉大衣根本无济于事。不到一天,工人们忍受不了刺骨的寒冷,纷纷离开,只剩下队长王素文进退两难。
严春晓掏心掏肺地对王素文说:“水就是曲长城的命,咱们这是在为3000人造福,一定要坚持下去。从今天开始,你只管安心打井,我负责一日三餐。我们工作队给你送饭!”
大包小包的各类食品送上山。中午晚上两顿饭,严春晓和两个队员亲自下厨,每顿有荤有素、合理搭配。山路崎岖,颠簸难行,有时怕饭菜洒出来,严春晓只能一手握着方向盘,一手小心翼翼提着饭盒,按时把热菜热饭送上山,连续22天,雷打不动。
王素文的“磕头机”发挥到极限后,大型设备重新进场。严春晓与他们共同经历了太多艰辛,王素文被深深打动:没见过这样的扶贫书记。
2019年1月2日,必将被记录在曲长城的历史上:汩汩清泉喷涌而出,村民们蜂拥上山,在争相品尝第一口甘泉的同时,不忘用水桶提回家,让全家人感受“幸福的味道”。
“水是全村3000人的命根子,一盼就是30年。今天,终于让你们解决了,你们是我们的大恩人呀!”早早爬上山坡的70岁老支委苏全仁,激动地表达着全村人的心声。
也难怪,苏全仁的两个女儿在县城工作,以前每当她们回村里,二老为了女儿,都要到外村去买“好水”。
此时的水,不是一般的“好”,经权威检测,各项指标全部优质,其中锶含量0.29mg/L,达到矿泉水标准。曲长城的水质,一下子从全县最差,变成了最好。
打井治水的成功,让曲长城人看到了无尽的希望,本不被看好的工作队一下子成了全村的“主心骨”。
2020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以“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为题,解读中央“一号文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补上突出短板”。曲长城治水,当之无愧地成为全国的典型案例。
百废待兴,一朝破冰。有了“好水”,全村盘根错节的诸多难题,也都迎来转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