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环境,村容村貌大变样
进村的小路坑洼不平,到处堆放的垃圾散发着臭味,私搭乱建的房子横七竖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这是大庄村村民对以往村里的印象。
“许多问题的根源在于没有规则约束。”石炳启决定从治乱开始。他们先后制定了《大庄村房屋街道管理规定》《大庄村闲散土地回收村集体规定》《大庄村环境卫生管理规定》等19份文件。这在大庄村,可是破天荒的事情。这些文件得到了村民代表的签字认可,并通过张贴公告、大喇叭广播、公示栏公示等形式,做到家喻户晓。
有了规定就要严格执行。《大庄村房屋街道管理规定》第七条明确规定:住户墙皮以外,不许私搭乱建。
村内有位81岁的老人,是出了名的“不好惹”。他在自家房后搭建了一间10多平方米的棚房,不合村规,需要拆除。
石炳启带着3名工作人员去了现场,对老人说:“是您自己拆还是我们拆?”没想到老人痛快地说:“你们拆吧。”大家顺利拆除了棚房。谁知,第二天清晨,石炳启在村内转悠时,发现老人的棚房又重新搭建起来。石炳启带着工作人员再次进行了拆除。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一夜之间,老人再次将棚房搭建好。这一次,石炳启带领全体党员和村民调解委员共15人一起拆除了棚房。
“三建三拆”之后,不仅老人没再私搭乱建,村民们也都服了气,开始自觉执行村内的相关规定。很快,村内20多处私搭乱建不见了。
解决了私搭乱建的问题,石炳启又开始规划村庄的整体建设。他首先着手解决村前路问题,排水道需要修100余米,最深处达3米,工程造价13万元,大庄村拿不出这么多钱,石炳启就召唤村民,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全部都是义务工,最后算账只花了58600元,困扰全村多年的“老大难”彻底解决。
通过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的商议,石炳启决定把街道两侧、房屋周围统一规划,栽种花草树木。凡是村内院外的树,除了有观赏价值或者古树外,一律砍伐。村内所有空地收归集体所有,统一纳入整体规划。并积极谋划发展村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增加收入。
“三建三拆”的那位老人,不但清理了自家的杨树,把自家的一亩三分地自愿交给集体,还积极配合“两委”做他人的思想工作,“人家石书记不图钱不图名,就是想一心为老百姓服务。这么多年,没有一个书记这么干过,我特别服他!”
不到一个月,大庄村收回闲散土地40余亩。村内建起了花园、小游园、多功能灯光球场等游玩健身场所,建设了建筑面积67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办公楼,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移风易俗,乡风文明入人心
2019年,大庄村举办了3场“低彩礼、零彩礼”婚礼,村民们纷纷称赞叫好。
良好的乡风具有浸润人心、引领向善,规范行为、凝聚力量的积极作用,石炳启着眼大庄村农民的生产生活特点,从良好行为习惯养成和价值观念普及入手,以“零彩礼”婚礼为抓手,积极推进移风易俗,培育文明的乡风民风。
6月5日,在河间市双枪车业的门店里,记者见到了大庄村第一位“零彩礼”姑娘石静,她正哄着9个月大的女儿玩耍。
石静大学毕业后回家和爸妈一起做生意,她的父母在县城开店经营电动三轮车、电动自行车。2018年4月份,经朋友介绍她认识了外村的孙征明。
石静的母亲杨小经说:“对于家里有女儿的农民来说,彩礼不是钱的问题,主要是面子,人们总觉得彩礼要少了或不要,闺女就‘不值钱’了。不仅是彩礼,摆多少桌酒席,放多少鞭炮,村民们都在私下攀比。”
提起“零彩礼”出嫁,石静说,其实很“简单”,“我们商量结婚时,村规民约已经出来。我本来就对高价彩礼很反感,当时就决定,结婚时要做一名‘零彩礼’新娘。”
虽然婚礼简化了,但是幸福一点也没少。婚后石静和丈夫相亲相爱,在她看来,“年轻人就应该摒弃陋习,做良好风尚的带头人。”
为了制止人情攀比、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婚俗现象,减轻高价彩礼给农户带来的负担,石炳启推动制定村规民约,红白喜事都要按规矩来办。并坚持“两委”主导与村民自治相结合,宣传教育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党员干部带头和社会总动员相结合,通过完善机制、示范引领、宣传带动、社会总动员等行动,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实现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在良好风气的带动下,村民的思想意识和精神境界整体提升上来,石炳启开始探索村民自治的管理新路。要让大庄村人人有事干,人人为村作贡献,每个人都树立主人翁意识。凡是受苦受累搭钱的活儿,石炳启就带领党员干部往前冲。在石炳启的带领下,大庄村的村风发生了明显转变,村里有什么事,人们都积极踊跃参与。
如今,村里成立了村民矛盾纠纷调解委员会、村青年先锋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村民爱心帮扶队等。各类群体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在乡村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是一名党员,能让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是我的初心。”石炳启说。(河北日报记者王雅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