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管控垃圾污水,乡村的美丽底色更浓
“我们村8成以上家庭达到了美丽庭院标准。”塔前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发说,庭院美丽了,但垃圾、污水处理问题一度制约着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要拆好、建好,更要建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解决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问题是其中关键一环。”兴隆县委书记薛青松说。
聚焦村庄环境卫生难题,2019年兴隆县提出农村垃圾清零目标,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引导企业投资1.8亿元,建成25座乡镇垃圾转运站、1座垃圾分拣厂,以及日处理生活垃圾400吨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示范线,在全市率先实现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处理一体化。该县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全县垃圾统一进行运营管理,同步健全完善长效保洁机制,实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目前,已有187个村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市场化运作。
农村污水实现全域分类管控。兴隆县统筹考虑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等客观条件,坚持因地制宜、生态循环、建管并重、梯次推进的原则,依托县城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辐射带动县城周边48个村实现主管网覆盖。在人口较多、居住相对集中的115个村,分步实施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在不具备集中收集处理条件的126个村,通过单户改厕分散处理。与此同时,该县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在乡镇建立了20个环保所,引导各村落实专门维护管理员,建立了“县级主导、乡镇主管、村委自管”工作机制,确保长效科学管护。
如今,在塔前村,污水收集有管道、垃圾处理有途径。“下一步,我们村将充分发挥紧邻雾灵山的优势,让美丽环境变美丽产业,通过发展民宿,端起旅游‘金饭碗’。”王长发说。
让乡村与美丽同行。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兴隆县村庄绿化面积达到442.42亩,建设美丽庭院27965个、精品庭院5800个,使乡村的美丽底色更浓,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 通讯员谢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