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
——兴隆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探访
这是近日拍摄的被绿水青山环抱、村容村貌干净整洁的兴隆县乡村美景。河北日报记者田明摄
村路干净整洁,村内小公园里鲜花朵朵、草色青青……初夏时节的兴隆县乡村,景色如画、秀美宜人。
作为华北地区最绿的县,2019年以来,兴隆在整县脱贫出列的基础上,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场硬仗,以“厕所革命”为突破口,以农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打出“组合拳”,让美丽乡村既有“面子”又有“里子”,迸发出发展新活力,使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高”。
以拆促变,乡村空间格局持续优化
杨柳依依,芦苇荡漾——站在土城头村的健身广场上,抬眼看到的是风景如画的柳河。
“这个健身广场以前是个养猪场,一下雨,污水粪便就会被直接冲到柳河里,是村里一个污染点。”土城头村妇女主任萧世华说。
2019年初,土城头村以全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契机,组织党员先锋队、巾帼服务队和五老志愿者,开展了拆除违建、清理污点、扮靓家园的系列活动。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村内的墙外违建清零,重新硬化的街巷平整笔直。“养猪场主一开始有抵触思想,但是经过大家的劝说以及环境的变化,他后来主动配合将养猪场进行了拆除。”萧世华说。
如今,养猪场旧址建起了健身广场,沿柳河边还铺设了漫道。去年秋天,白鹭和其他许多水鸟飞到这里,曾经环境脏乱差的柳河再现鱼翔浅底、水鸟嬉戏的生态美景,这个广场也成为村民休闲的好去处。
旧貌换新颜的还有苗家营村。
近年来,由于生活变好了,苗家营村买车的人越来越多,许多人挤占村内公共空间建起了车库,花费多的能达到六七万元。但高矮不等、大小不一的车库,不仅影响了村容村貌,还有越建越多的趋势。
“乡村要美丽,必须先从拆除违建入手。”苗家营村党支部书记范文生说。经排查,苗家营村共有违建288处。如果不公平公正、不一视同仁,不仅拆不下去,还会引发矛盾。他率先动员党员、自己的亲戚行动起来,使群众也认可了拆除违建的做法。不到1个月,288处违建全部拆除,清理出土地近20亩,腾出来的土地建起了菜园、绿地和公共停车场。
以拆促变,2019年以来,兴隆县通过推进拆违、拆临、拆陋专项整治行动,累计拆除违建11600平方米,清理村内塘沟11429处、残垣断壁或杂物3693处、农村生活垃圾231760立方米、农业生产废弃物96010立方米,289个村全部完成村庄清洁行动。
同时,该县利用清拆腾出的空地,融入地方文化底蕴,建起了小广场、小花园,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倡导文明新风,使全域乡村空间格局持续优化,颜值与日俱增。2019年11月,兴隆县被生态环境部授予“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称号,成为我省首个获此殊荣的县。
以奖代补,调动群众改厕热情
出门水泥路,抬腿进公园,生活环境的变化让马家庄村的村民邓晓玲有了拍照的爱好,手机内存因此常常爆满。“以前门口是旱厕,出门就是垃圾坑,天一热,臭气熏天,苍蝇蚊子成群。”邓晓玲说,她打心眼儿里盼着“拔厕填坑”。
但是在一开始,邓晓玲和乡亲们对改厕选择的是“按兵不动”。他们担心旱厕拆了,新建的厕所冬天冻,不实用。
“‘小厕所’关乎‘大民生’。”兴隆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赵辉称,兴隆地处深山区,居住分散,改厕存在土层薄难下挖、冬季温度低容易冻等问题。为了让“厕所革命”真正落地见效,该县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只要厕所满足“退街、进院、入户”,就按1500元/座标准直接奖励补助到户。同时,将集中攻坚和长远发展紧密结合,成立改厕专班,通过试点推、党员干部带头改等多种方式引领示范,实现乡镇连片推进、村庄整体实施。
走进邓晓玲家,原来的杂物间改成了干净整洁的卫生间,坐便器、热水器、洗漱台一应俱全。“冬天不怕冻,水冲没臭味。现在蚊蝇少了,家里也比以前干净了。”邓晓玲笑着说,如今马家庄村“里外”全变样。
在马家庄村委会,一块“改厕服务站”的牌子引起笔者注意。“厕所不能一改了之,后期维护、清掏、粪污资源化利用等都要同步跟进。”该村党支部书记李晶晶说,为了消除村民改厕的后顾之忧,由县改厕办牵头,马家庄村成立了全市第一个农户改厕服务站。县里给配备抽粪车,并对人员进行了专业培训,清掏费用从原来的每次100元下降到50元,实现了厕具坏了有人修、粪渣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效用。
为提高粪渣利用率,兴隆县在引导群众施用有机肥的基础上,依托县内2座粪污处理厂,通过引进有机肥生产企业,进行有机肥加工。该县计划在每村建设集中粪污处理池,粪污处理后直接还田或出售给设施农业大户;同时,引导林果种植、设施农业等合作社利用有机肥,发展循环农业。
目前,该县已购置抽粪车20台,厕所改造实现整村推进122个村。
全域管控垃圾污水,乡村的美丽底色更浓
“我们村8成以上家庭达到了美丽庭院标准。”塔前村党支部书记王长发说,庭院美丽了,但垃圾、污水处理问题一度制约着美丽乡村建设再上新台阶。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不仅要拆好、建好,更要建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解决好农村垃圾、污水处理问题是其中关键一环。”兴隆县委书记薛青松说。
聚焦村庄环境卫生难题,2019年兴隆县提出农村垃圾清零目标,采取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方式,引导企业投资1.8亿元,建成25座乡镇垃圾转运站、1座垃圾分拣厂,以及日处理生活垃圾400吨的水泥窑协同处置生活垃圾示范线,在全市率先实现垃圾集中收集、转运、处理一体化。该县委托第三方公司对全县垃圾统一进行运营管理,同步健全完善长效保洁机制,实现农村垃圾日产日清。目前,已有187个村实现“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市场化运作。
农村污水实现全域分类管控。兴隆县统筹考虑地理位置、人口密度等客观条件,坚持因地制宜、生态循环、建管并重、梯次推进的原则,依托县城第一、第二污水处理厂,辐射带动县城周边48个村实现主管网覆盖。在人口较多、居住相对集中的115个村,分步实施污水集中处理工程。在不具备集中收集处理条件的126个村,通过单户改厕分散处理。与此同时,该县委托第三方公司进行运营管理,在乡镇建立了20个环保所,引导各村落实专门维护管理员,建立了“县级主导、乡镇主管、村委自管”工作机制,确保长效科学管护。
如今,在塔前村,污水收集有管道、垃圾处理有途径。“下一步,我们村将充分发挥紧邻雾灵山的优势,让美丽环境变美丽产业,通过发展民宿,端起旅游‘金饭碗’。”王长发说。
让乡村与美丽同行。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兴隆县村庄绿化面积达到442.42亩,建设美丽庭院27965个、精品庭院5800个,使乡村的美丽底色更浓,农村人居环境质量不断提升。(河北日报记者陈宝云 通讯员谢敏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