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为维护人民健康提供有力保障
把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作为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当务之急。2003年非典之后,我国及时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加大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投入,基本建成了覆盖城乡、功能比较完善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国家和省(市)两级疾病风险监测系统,在识别主要风险因素、掌握本底情况等方面都达到了较好的水平。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让我们意识到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仍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系统,改进不明原因疾病和异常健康事件监测机制,提高评估监测敏感性和准确性,建立智慧化预警多点触发机制,健全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提高实时分析、集中研判能力。
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一方面要在加强实验室检测网络建设、建立公共卫生机构和医疗机构协同监测机制、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预案体系上下功夫,另一方面要强化基层卫生人员知识储备和培训演练,深入开展卫生应急知识宣教,提高人民群众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水平和预防自救互救能力。对于各级党委和政府而言,要建立定期研究部署重大疫情防控等卫生健康工作机制,做到指令清晰、系统有序、条块畅达、执行有力。
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预防是最经济最有效的健康策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公共卫生安全、维护经济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构建起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关键是坚持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持常备不懈,防患于未然。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要切实贯彻中央要求,一是要立足更精准更有效地防,在理顺体制机制、明确功能定位、提升专业能力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二是要建立稳定的公共卫生事业投入机制,根据发展的需要持续投入,同时以机制保障投入的合理和科学,以改善疾病预防控制基础条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三是要优化完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职能设置,建立上下联动的分工协作机制,积极运用互联网+、5G、健康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和通信技术,改革创新管理和运行模式。四是要加强国家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提高其专业技术水平和管理能力。五是要健全疾控机构和城乡社区联动工作机制,提高灵敏反应能力,夯实联防联控的基层基础。六是要创新医防协同机制,形成在预防和救治上的合力。七是要加强疾控人才队伍建设,建立适应现代化疾控体系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提高人员素质。八是要建设一批高水平公共卫生学院,着力培养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人才。
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救治患者、抢救生命,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重要体现,也是全面战胜疫情的关键所在。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要把建立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作为重点,持续提高救治能力和水平。一是建立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确保在重大疫情及其他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能够做到应对有序、统筹兼顾。二是全面提升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完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补齐短板弱项,提升应急医疗救治储备能力。三是以城市社区和农村基层、边境口岸城市、县级医院和中医院为重点,完善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公共卫生体系是一个由多要素和多个分支体系构成的结构复杂的庞大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和创新。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积极探索、奋力作为,在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提升疫情监测预警和应急响应能力、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完善公共卫生应急法律法规的同时,广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推动中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加大卫生健康领域科技投入,努力为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提供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保障。(边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