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调查|河北正定农村,环境整治有看头

2020-06-18 05:37:20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看韵味

保留乡村的美

西河村,67岁的康春梅和老伴儿在门口给大葱浇水,刚种下去的葱苗,还显得有点蔫吧。康春梅家8间瓦房的墙根下,老两口开辟出半米宽、十来米长的一溜菜地,种着一畦畦豆角、茄子、辣椒、苦菊,规整又漂亮,“根本吃不完,邻居们分着吃。”康春梅直起腰咧着嘴笑,她身后的院墙上挂着两块牌子:十星级文明户、美丽庭院示范户。

“村里搞环境改善,不能一刀切,不是说干净整洁,就连根葱都不能种了。你得顺着村里的习惯来。”康兴峰很有感触,就拿美丽庭院评比来说,奖品不过是几盆绿植,可为了这块提气儿的牌子,村里的老太太小媳妇儿,为家里外头的“美丽”狠下功夫,这么一来,村里不少户主动收拾门口的砖头瓦块,家里外头都整整齐齐。

正定县的美丽庭院计划,从2018年开始实行,到2019年底,已经有美丽庭院70200户,精品庭院14252户。

说起初衷,该县妇联副主席袁晓敏直言,“就是让农村的美有农村的特点。”

康春梅家的院里种着三棵有年头的树,石榴、桑葚、核桃各一棵,“等孙子、外孙回来,还能摘个果子吃。”

袁晓敏说,正定县推广的美丽庭院,庭院绿化和庭院经济相结合,村民可以选择果树庭院型、林木庭院型、花卉庭院型、园林庭院型等不同模式,打造“房在园中、人在景中、花果飘香、居所优美”的美丽庭院,这美丽并不是把农村改造的没有农村味儿。

周家庄村的民房排布有点像棋盘,7户一排,横平竖直,胡同宽到能进车。相比很多村子道路狭窄,为什么这里的房子建得这么有规矩呢?

这是三十多年来,村里几任村干部坚持按规划建设的结果。从上世纪80年代,村里在安排村民新建住房时,就定了规矩,通过几十年的新建和翻建,陆续覆盖了老村,形成了现在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周家庄村每一条街道都有路牌。“2018年开始,我们用了一年时间,对全县除13个拆迁不需要设置地名标志的村庄外,其余村庄全部设置村、街、巷、门户等地名标志牌。”正定县民政局地名办主任王晓花介绍。

为什么村里要把街道名也正规化、标准化起来?

“不管是村民户籍管理还是以后送个快递,都能更精准,外人到村里也一目了然。”王晓花说。

村庄最大的特点,就是离不开农业生产。

6月初,周家庄村的水稻种植该提上日程了。相比村里一千亩地的经济林种植,百十亩地的水稻,更像是试验田,但在张宁宁眼里,这是改变村里的农业种植结构的开端,“村里一半的人外出打工,一半的人留村种植,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不可能村村户户都上楼,耕地全流转。”

张宁宁说,去年就有很多市区和外地的人来看北方种水稻的新鲜,他谋划着借助河北大道的开通,结合水稻种植观光,再加上大棚采摘和民宿开发,在村里搞点新农业,“用村里的特点来发展村里经济。”

这一点,正定县谋划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也重点考虑——保留要保留的,发展该发展的。比如依托滹沱河沿岸资源,当地推出“美丽乡村+塔元庄+滹沱河景区”精品线路游,形成车在林中走、人在花中游、家在河边住的新农村风光。发展乡村游,逐步由“建设美丽”向“经营美丽”转变。

其中正定县实施万亩蔬菜大棚、万亩中药材、万亩黄桃、万亩红薯、万亩桑树“五个万亩”工程,培树塔元庄沃圃生农业生态园、泽福集团斜角头基地等设施农业项目,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园区变景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310元,增长9.6%。(河北日报记者白云、任学光)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