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大工匠风采|杨洪:别管干什么用心去做就能成功

2020-04-30 04:42:08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善于钻研的创新者

1983年,18岁的杨洪高中毕业后进入邯钢,当了一名检修工。后来因为有一个军人梦,参军入伍,当了4年炮兵侦察兵。1990年他脱下军装,重新回到工人岗位。

“别管干什么,用心去做就能成功。”这是父亲对杨洪的谆谆教诲。他时刻谨记着这句话。

CSP生产线自投产以来,由于各种原因,陆续出现工作辊断裂的情况,处理时间往往需要6至10个小时,甚至更多。

杨洪决心啃下这块硬“骨头”。他多次深入现场,对每次断辊事故进行观察、琢磨……终于,这位有着24年机修经验的“老将”没有辜负大家的希望,成功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断辊处理法,此方法被命名为“杨洪热轧板带轧机工作辊断处理先进操作法”。这一新的操作法,将原来处理断辊事故的手忙脚乱,变得有条不紊。

四年的军旅生活,也练就了他迎难而上的坚毅品质。连铸连轧厂生产线生产时经常出现粗轧除鳞机往1号炉出口跑水问题,严重时导致炉温下降不能正常轧制,损害炉门、炉辊以及炉内热保护等设备。解决这一挠头问题的任务最终还是落到杨洪身上。

没有先例,没有资料,没有借鉴,杨洪就“盯”现场,一待就是几个小时。通过反复观察,认真分析,经过1年4个月,80多次试验,一款能适应现场的挡水装置研制成功,又经过半年多改进,现在的挡水装置已经成为不可或缺的正式设备。它制作方便,安装快速,拆装用时仅2分钟,过钢间隙便可更换,有效解决了跑水问题,荣获国家专利。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杨洪是个能钻研、善发明的人。他潜心研究CSP生产线西马克大型传动设备工作原理,查阅相关技术要求并结合三十几年的现场经验,制作出了多种大型传动设备的点检工具:探杆、齿轮箱内磁力万向检测装置、箱体内的磁体装置……每天创新工作室的成员都会携带这些工具进行精细点巡检,保卫着生产线的运行。

多年来,杨洪在生产线设备维护中解决了大量技术瓶颈,他提出技术革新30余项,3项先进操作法,其中《CSP内冷辊快速更换法》还获河北省职工先进操作法三等奖;《改善边部遮挡的实用效果》获邯郸市优秀质量管理成果奖;自创的“五项操作法”7次获奖,还获得了3个国家专利。

传道授业的大工匠

别看杨洪只是高中毕业,可他近300位徒弟中可有4位研究生。女徒弟齐静考上博士后,仍然表示:“学业完成后我还要回到连铸连轧厂,跟师傅学习。他是一座解决设备技术的‘富矿’。”

“不怕底子薄,不怕学历低,只要爱岗敬业肯钻研,就能在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回望一路走来的经历,已成为全国技术能手的杨洪这样总结,他希望自己能够带动更多新人成长起来,将工匠精神传承下去。

2015年10月,以杨洪名字命名的职工技术创新工作室——“杨洪大型设备精密点检创新工作室”成立。他率领9名生产技术骨干,定期举办技术培训,开展自主创新活动,确立重点创新课题89项,为大幅提升生产线设备装备水平、持续优化品种结构作出了贡献。工作室被评为“公司十大创新工作室”“河北省技能大师创新工作室”,2019年更成为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创新工作室培养出了韩社军、李杰、牛宇、李岭冲等多名活跃在创新一线的职工,他们形成一股朝气蓬勃、激情奋进的后备力量,在机械设备、液压系统、电气设备等多个专业领域取得成果。韩社军参加工作不久,就从一名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成长为技术主管,他善于运用创新思维解决生产难题,完成的轧机出口叉形板改进项目,年创效达到150万元。

“好多在我工作室工作过的年轻人现在都已经走上了关键岗位。”杨洪欣慰地说。

当选2020年河北大工匠年度人物,杨洪很高兴,也深感责任重大。“这源于国家有好的人才政策,源于河钢邯钢有很好的企业文化,更源于我有一段军旅生活。在以后的工作中,守岗位,教徒弟,传播工匠精神,这是我的责任。”(河北日报记者梁韶辉)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