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受温暖
戴着口罩的患者竖起大拇指:谢谢河北医生!你们是英雄,是天使!
在抵达武汉前,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的队员,可能每个人心里都对武汉有一种自己的想象。但在我们的采访中,他们描述的武汉又都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
郭连胜说,因为出发匆忙,大家带的东西都不多,到达后急需采购,入驻的酒店旁一家超市就成了首选,有人需要泡衣服的洗脸盆,还有人需要秋衣裤等。“白天我们没时间,下午五六点钟去买东西时,超市就快关门了,一看是河北医疗队的,老板会把拉下来的卷帘门打开,让我们买完再关。”
这让远在他乡的河北医疗队,心里暖暖的。
从酒店到医院,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早上送医疗队的,都是武汉当地的志愿者。“开着私家车,一直送到医院。”张丽说,这让她很感动,因为医疗队要避免乘坐大巴车等搭载人数较多的交通工具,避免交叉感染,私家车一次拉乘三四人,刚刚好。“我们跟司机说谢谢,他们就摆手,说他们得谢谢我们。”
还有很多志愿者,也不说什么,默默帮忙给医疗队送盒饭。
29日傍晚,张丽在朋友圈发出一条消息:今天初五,咱们习惯“破五”吃饺子,武汉人民居然准备了饺子,北方形态南方馅料,第一口感觉想象力好丰富,第二口感觉心里好惊喜。十分感谢宾馆后勤人员的用心,在这种非常时期太不容易了。感谢!感谢所有人!
感谢,还来自武汉的病患。
杨青云她们进入病区,穿戴严实后,每个人要在身前后写上自己的名字,河北的队员,还要标注河北字样。杨青云给患者换药时,戴着口罩的患者就冲她竖大拇指,还有患者会跟她说,谢谢河北医生。
“这不是一支医疗队的孤军奋战,是全国都在支援。”杨青云说,更重要的是,人们心里都有一股劲,觉得我们能赢。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张天乐,在武汉第七医院的医护群里,收到了很多“礼物”:那是一些武汉小朋友的画,有的写着“团结一心,抗击病毒”,有的写着“武汉加油”,还有的写着,“你们是英雄,是天使,是闪闪发光的中国人,感谢你们守护我们!”
“这是我们身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做的,但看到这些画心里很暖。”张天乐说,除了武汉当地人,得知他来支援武汉,很多同事、亲朋都给他打电话、发微信,有些话平时听起来挺肉麻,但这个时候看到,心里很感动,“大家都在关心着这里”。
邢台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阮昕在电话里,描述了他那头的武汉:现在的武汉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少量的车在路上行驶……阳光晒在身上,很舒服。
“有阳光就有希望。”阮昕说。我们看不到他的表情,但依稀看到了他描述的阳光。(连线采访/河北日报记者白云、周聪聪)
记者感言
勇士亦凡人
截至目前,全国有6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他们来自祖国的天南海北,也来自6000多个家庭。
有人用勇士来称赞他们,但他们也是凡人。
通过电话连线采访,记者虽然看不到电话那头这些可爱的人的表情,但可以听到他们的偶尔沉默,和些许哽咽。
投身这样一场疫情,纵使他们常年奋战在医疗一线,经验丰富,但谁都明白其中的风险和挑战。所以送行现场,有医护人员的爱人把羞于出口的“我爱你”喊了出来,也有人大喊“平安回来,一年家务我全包”。这一声声挤出胸腔的话,是家人对逆行中的他们的担心。
但他们还是来了。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张天乐说,能从20多个报名的人中被选中,因为他上白班,得到消息早,“占便宜了”。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呼吸科张超说,头过年就写了申请书,摁了红手印,随时准备出发援鄂,“赶上能为国家干点啥,就得干点啥”。
支援医疗的生活,具体而现实。医院怕病毒通过空气循环关闭了空调,没有取暖系统的病房阴冷潮湿,北方人很不适应,他们就采购秋衣裤穿在防护服里面。
防护服不多,且穿脱不便,他们就少喝水甚至不喝水,4个小时轮休的1小时,要完成吃饭、上厕所以及换防护服。坐下来休息,他们也累,可穿上那身防护服,他们又是战士了。
他们的心愿很简单。像保定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副护士长杨青云说的——把这座城市治好,让这里的人们尽快回归安宁。像邢台市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师赵东的父亲说的——把武汉治好了,也算为家乡做贡献。
面对疫情,不只是医护人员,还有更多的平凡英雄,他们为维持社会正常运转忙碌在一线:有人值守超市正常营业,有人保持交通顺畅,有人在社区向在家隔离的人送去问候……这些默默无闻的人,都是平凡的英雄,谢谢你们,愿每个人都平安。(河北日报记者白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