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首批援鄂抗疫医疗队抵达武汉的72小时

2020-01-31 05:45:29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抗疫最前线,每个人都铆足了一股劲

——河北首批援鄂抗疫医疗队抵达武汉的72小时

为方便辨认,每一位医疗队员的防护服上要写上河北和自己的名字。 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供图

阅读提示

慷慨燕赵,勇士出征。1月27日凌晨,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第一批150位队员抵达抗击疫情最前线——武汉。

他们负责援助的武汉市第七医院,是本次武汉发热患者定点诊疗医院。

72小时过去了,这些援鄂医护工作者从出发到现在是一种怎样的状态?他们现在正做什么?1月30日,河北日报记者电话采访了多名医疗队员。

紧急出发

“太匆忙了,从接到出征电话到集合,不到一小时时间。”

1月26日20时30分,坐进开往武汉的火车,杨青云还没想起来,乱糟糟塞满的行李箱,都装了点啥。

“太匆忙了,从接到出征电话到集合,不到一小时时间。”保定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副护士长杨青云在电话那头说,1月26日11时45分,杨青云值完夜班正在交接时,接到了上级电话:医疗队12时40分出发。

12时20分,杨青云赶到家,饭也没顾上吃,从地下室拽出行李箱,开始往里塞东西。“到了武汉才发现,袜子都没带够,拖鞋什么的生活用品都没拿。”

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张丽的准备稍微早了一点点。早在1月23日,沧州确诊第一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当地就由三家三甲医院组建了救援梯队,张丽是其中一员。

沧州选拔援鄂抗疫医疗队员时,就从救援梯队里选拔了副高、正高职称的优秀医护人员,张丽又是其中一员。

“当天我还在参加院里的会诊,中午就接到命令准备出发。”张丽说,来自同一家医院的另外三名医护人员,则都是刚下夜班。

他们几乎都是这样,主动请战,从工作岗位上匆匆出发,“逆行”到800多公里外的湖北武汉,赴一场医生和患者的救援。

可他们也有家。

1月27日凌晨4时30分,搭载着150名医疗队员的列车缓缓进站,“除了我们,几乎没人下车,火车站也空荡荡的。”这批医疗队员,80后居多,家里上有老下有小。

杨青云说,因为时间太紧,临出发前,她甚至没顾上好好抱抱10岁的闺女,初二要回的娘家,也失约了,老父亲还不知道她去了武汉。“说了他也是跟着担心……”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下,话也断了一拍。

邢台市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师赵东,直到出发前,才告诉父母这次出差的地方有点不一样,“父母比我想象中要淡定一些。”

“我妈说,去吧,就是干这行的。我爸说,现在你们是冲在最前面的兵,把武汉保障好了,也是为咱家乡作贡献。”赵东说,父母的反应让他踏实不少。

进入病区

摘一层手套,洗一次手;摘下护目镜,再洗一次手

帽子、手套、护目镜、鞋套……一件件穿戴好,要出一身汗、十多分钟时间,“但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救治更多的病患。”

28日,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5个医疗组96名队员第一次进入病区工作,杨青云是其中一员,穿防护服,是每一位进入病区的医护人员的必备工作。

武汉第七医院5楼的体检中心,已经改造成医护人员休息区。从这里,医护人员通过缓冲区,穿好层层防护服才能进入病区。在杨青云15年的护理职业生涯中,她还是头一次如此全副武装开展工作。

“来了之后,在我对面的只有患者。”杨青云说。

28日9时许,刚进入病区,杨青云就赶上一名患者病逝。被问及是否心里会有些波动,杨青云说,顾不上,得赶紧上手协助当地的医护人员,清理病床并消毒,因为下一个患者马上要住进来。

防护服穿起来很憋闷,行动也不是很方便,手套都要戴两层。“一天下来,我带给队友的经验就是早餐只吃鸡蛋,别喝粥、牛奶。”杨青云说,因为相对穿时的无菌环境,脱一套被污染的防护服更麻烦——摘一层手套,洗一次手;摘下护目镜,再洗一次手……只要接触到防护服任何可能被感染的位置,都要洗手消毒,对于分秒必争的救治工作,这不仅会耽搁时间,还会浪费一套防护服。

张丽的电话接通时,她刚结束和病区的交接沟通回到宿舍,“领了个盒饭,直接回房间。避免队员之间的交叉感染。”

29日,张丽用了大半天时间来熟悉医院的流程,“从系统登录到医嘱下发,到出院流程等,只有熟悉了这套系统,我们才能更好地工作。”

在河北医疗队到达前,这家医院退休被返聘的老主任都加入到阻击疫情的战斗中,当地医护人员更是连轴转。

“方案已经定好了,排班也定好了,这就要上岗了。”张丽和医疗队队员按照分组,每工作24小时,可以休息3天。她希望这能缓解当地的救治压力,也能收治更多的病人,“我们要尽最大努力。”

在这150人的队伍中,还有一支由10名检验人员组成的检验组,也就是在医院承担血常规等化验工作的检验师。

唐山市协和医院检验科副主任乔国昱,担任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临床检验医疗队队长,“28日一直在跟武汉市第七医院检验科对接,29日开始我们分2人一组熟悉情况,10个人全部熟悉完要两天半。”

虽然武汉市第七医院作为一家二甲医院,核酸检测样本要送到上级医院,但作为定点发热医院,阳性患者的概率比较大,检验医疗队负责患者的血、尿、便等检测,同样很危险。

“来之前有些紧张,毕竟从来没有参加过这种大型、严重的医疗战役,但通过29日上午的熟悉,现在觉得心里有底了。”乔国昱说。

熟悉完病区流程的郭连胜也有点底了,作为沧州传染病医院检验医学检验师,他已经进行完和武汉市第七医院的对接。“我一参加工作就在传染病医院,熟悉而且也习惯了。只不过这里的传染病源,相对密集一些。做好个人防护,我们能行的。”

感受温暖

戴着口罩的患者竖起大拇指:谢谢河北医生!你们是英雄,是天使!

在抵达武汉前,河北省援鄂抗疫医疗队的队员,可能每个人心里都对武汉有一种自己的想象。但在我们的采访中,他们描述的武汉又都和他们想象的不一样。

郭连胜说,因为出发匆忙,大家带的东西都不多,到达后急需采购,入驻的酒店旁一家超市就成了首选,有人需要泡衣服的洗脸盆,还有人需要秋衣裤等。“白天我们没时间,下午五六点钟去买东西时,超市就快关门了,一看是河北医疗队的,老板会把拉下来的卷帘门打开,让我们买完再关。”

这让远在他乡的河北医疗队,心里暖暖的。

从酒店到医院,说近不近说远也不远,早上送医疗队的,都是武汉当地的志愿者。“开着私家车,一直送到医院。”张丽说,这让她很感动,因为医疗队要避免乘坐大巴车等搭载人数较多的交通工具,避免交叉感染,私家车一次拉乘三四人,刚刚好。“我们跟司机说谢谢,他们就摆手,说他们得谢谢我们。”

还有很多志愿者,也不说什么,默默帮忙给医疗队送盒饭。

29日傍晚,张丽在朋友圈发出一条消息:今天初五,咱们习惯“破五”吃饺子,武汉人民居然准备了饺子,北方形态南方馅料,第一口感觉想象力好丰富,第二口感觉心里好惊喜。十分感谢宾馆后勤人员的用心,在这种非常时期太不容易了。感谢!感谢所有人!

感谢,还来自武汉的病患。

杨青云她们进入病区,穿戴严实后,每个人要在身前后写上自己的名字,河北的队员,还要标注河北字样。杨青云给患者换药时,戴着口罩的患者就冲她竖大拇指,还有患者会跟她说,谢谢河北医生。

“这不是一支医疗队的孤军奋战,是全国都在支援。”杨青云说,更重要的是,人们心里都有一股劲,觉得我们能赢。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张天乐,在武汉第七医院的医护群里,收到了很多“礼物”:那是一些武汉小朋友的画,有的写着“团结一心,抗击病毒”,有的写着“武汉加油”,还有的写着,“你们是英雄,是天使,是闪闪发光的中国人,感谢你们守护我们!”

“这是我们身为医务工作者应该做的,但看到这些画心里很暖。”张天乐说,除了武汉当地人,得知他来支援武汉,很多同事、亲朋都给他打电话、发微信,有些话平时听起来挺肉麻,但这个时候看到,心里很感动,“大家都在关心着这里”。

邢台市人民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阮昕在电话里,描述了他那头的武汉:现在的武汉天气晴朗,阳光明媚,少量的车在路上行驶……阳光晒在身上,很舒服。

“有阳光就有希望。”阮昕说。我们看不到他的表情,但依稀看到了他描述的阳光。(连线采访/河北日报记者白云、周聪聪)

记者感言

勇士亦凡人

截至目前,全国有6000多名医护人员驰援湖北。他们来自祖国的天南海北,也来自6000多个家庭。

有人用勇士来称赞他们,但他们也是凡人。

通过电话连线采访,记者虽然看不到电话那头这些可爱的人的表情,但可以听到他们的偶尔沉默,和些许哽咽。

投身这样一场疫情,纵使他们常年奋战在医疗一线,经验丰富,但谁都明白其中的风险和挑战。所以送行现场,有医护人员的爱人把羞于出口的“我爱你”喊了出来,也有人大喊“平安回来,一年家务我全包”。这一声声挤出胸腔的话,是家人对逆行中的他们的担心。

但他们还是来了。

石家庄市第三医院神经外科护士张天乐说,能从20多个报名的人中被选中,因为他上白班,得到消息早,“占便宜了”。

保定市第一中医院呼吸科张超说,头过年就写了申请书,摁了红手印,随时准备出发援鄂,“赶上能为国家干点啥,就得干点啥”。

支援医疗的生活,具体而现实。医院怕病毒通过空气循环关闭了空调,没有取暖系统的病房阴冷潮湿,北方人很不适应,他们就采购秋衣裤穿在防护服里面。

防护服不多,且穿脱不便,他们就少喝水甚至不喝水,4个小时轮休的1小时,要完成吃饭、上厕所以及换防护服。坐下来休息,他们也累,可穿上那身防护服,他们又是战士了。

他们的心愿很简单。像保定市第二医院心血管内科二病区副护士长杨青云说的——把这座城市治好,让这里的人们尽快回归安宁。像邢台市第三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护师赵东的父亲说的——把武汉治好了,也算为家乡做贡献。

面对疫情,不只是医护人员,还有更多的平凡英雄,他们为维持社会正常运转忙碌在一线:有人值守超市正常营业,有人保持交通顺畅,有人在社区向在家隔离的人送去问候……这些默默无闻的人,都是平凡的英雄,谢谢你们,愿每个人都平安。(河北日报记者白云)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我要评论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