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赛场外的临时建筑——媒体工作间。 特派记者张晶摄
河北新闻网2月19日平昌电(本网特派记者张晶)在平昌冬奥会主新闻中心二楼的媒体工作间里,连排的桌子上相隔不远就有一盏台灯。每当有使用台灯的记者暂时离去却忘了关灯,就会有志愿者上前关掉台灯。志愿者金秀珍说,这是主新闻中心对志愿者的要求之一,旨在节约用电。
由小型体育馆改建的运动员餐厅。 特派记者张晶摄
部分媒体工作间是临时搭建的帐篷,工作间内一次性纸杯不敞开供应,媒体洗衣房、餐厅都被安排在地下停车库里……在平昌这些天,记者切身感受到了本届冬奥会的“省钱功夫”。虽然这有时会给工作、生活带来不便,但许多人表示理解和支持。
经过120多年的发展,现代奥运会已经成为世界第一体育盛会,但随着奥运会日渐“肥胖”,承办者财政压力增加、赛后场馆设施闲置浪费等一系列问题也接踵而来。巴赫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后,对此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就在平昌冬奥会开幕前,国际奥委会公布了“奥运史上最省钱”的新规,力图从申办、举办和奥运遗产三个方面重塑奥运会。
将于冬残奥会后拆除的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外景。 特派记者张晶摄
平昌冬奥组委也在厉行节俭,在规划建设场馆时就将成本压缩至最低,并且提前估算了场馆后续维护成本。本届冬奥会所使用的12个场馆中,有6个是旧场馆重新利用,其余6个新建场馆全部使用环保能源发电。举办开闭幕式的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压缩了原定的场地面积,就连体育场里的观众座椅都是从别的体育馆“借”来的。为了节约修建时间和投资成本,这座体育场的顶棚只修了很少一部分,整座体育场还计划在3月份冬残奥会结束后拆除。
平昌奥林匹克体育场内方便拆卸的临时座椅。 特派记者张晶摄
设在平昌和江陵的两个运动员村,以及媒体村,都是租用的居民公寓或度假村,冬奥会结束后将交还业主。平昌运动员村的食堂,是由当地一座小型临时体育馆稍加改建而成的。
平昌冬奥组委还大量使用临时建筑,冰上项目的部分、雪上项目的所有媒体工作间,组委会办公室、运动员休息室,都是临时搭建的帐篷。
“花小钱,办大事。”在保护奥林匹克价值及其吸引力的同时,如何缩减预算、减少开支,平昌为人们提供了一些思路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