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速度滑冰馆外景。 特派记者张晶摄
河北新闻网2月17日平昌电(本网特派记者张晶)虽然从2月16日开始,江陵速滑馆连续两天没有速度滑冰比赛,但江陵速滑馆经理助理袁广珍却没闲着。她利用这难得的休息日,倒了3趟车来到平昌奥运村,考察了运动员餐厅、居民中心、洗衣房、兴奋剂检测中心等的运行情况。
袁广珍在江陵速度滑冰馆。 特派记者张晶摄
袁广珍是北京冬奥组委一个多月前派往韩国的40多位平昌冬奥会“顶岗实习生”之一。下一届奥运会主办城市派遣“顶岗实习生”到当届奥运会,是国际奥委会的惯例,旨在通过“顶岗实习生”的学习、观察,为下一届奥运会的举办积累经验。作为北京冬奥组委运动会服务部的副部长,袁广珍有幸成为平昌冬奥会“顶岗实习生”中的一员。她是来自河北省的“顶岗实习生”之一,此前在省农业厅(省农工办)工作。
这40多人被平昌冬奥组委分到了不同的赛区、场馆,承担着不同的工作。袁广珍的工作地点是江陵速滑馆,成为江陵速滑馆核心工作团队中唯一的中国人。袁广珍告诉记者,平昌冬奥组委并没有给她安排具体工作,“我主要是用耳朵听,用眼看,用心学习他们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
袁广珍(右)在解答观众疑问。 特派记者张晶摄
来韩国之前,袁广珍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光搜集打印出来的资料就有上千页。不过,到江陵接触实际工作后,她才明白“纸上得来终觉浅”。袁广珍介绍说:“速滑馆的工作千头万绪,制冰和养护,运动员的医疗、兴奋剂检测,工作人员的食宿,媒体工作间、采访区域设置,观众的如厕问题等等,事无巨细,全都要提前考虑到。否则,一旦比赛开始,任何细节上的瑕疵都可能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
2月10日,平昌冬奥会速度滑冰比赛开始,准备了几个月的运行方案当天就遇到了挑战。“观众都挤在终点区直道一侧 (前走廊),而换道区一侧(后走廊)却人流稀少,管理人员不得不全员出动去疏导,极大影响了工作效率。”袁广珍说,工作人员随后对此进行了分析,发现问题出在引导方案不完善、指示标志不够明显。“对症施治”,第二天问题就解决了。
袁广珍(左)在与安保志愿者交流。 特派记者张晶摄
谁知老问题刚解决,新问题又来了。2月14日,江陵刮起7级以上大风,场馆外的临时建筑不同程度受损,售货亭被刮倒了,安检棚被掀翻了,媒体工作间也被迫暂停使用。袁广珍说,这极大考验了工作团队处置突发状况的能力,好在后来处置得当,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据介绍,江陵速滑馆核心工作团队有150多人,再加上大批志愿者以及临时雇员,工作团队总人数达1500人左右,但其中只有20人有运动会场馆组织、赛事运行经验。“虽然在运行过程中工作团队暴露出不少问题,但从中我也看到了韩国工作人员的韧劲和协作精神。这是我们应该学习的。”袁广珍说。
袁广珍在平昌奥运村考察。 特派记者张晶摄
江陵速滑馆的冰面让在这里比赛的运动员赞不绝口。通过学习,袁广珍认识到,对于一座速滑馆来说,冰面温度、冰面成分以及馆内空气湿度等是场馆质量的核心。由于有过留学加拿大的经历,袁广珍和江陵速滑馆来自加拿大的冰面制作养护团队建立了良好关系,从他们那里学到了很多东西,并得到了许多第一手资料。
因为春节前后平昌冬奥会赛事密集,从北京冬奥组委来的40多位“顶岗实习生”几乎都无暇休息,在各自岗位上度过了一个忙碌的春节,袁广珍除夕夜甚至一直工作到了大年初一凌晨。但她说:“我们在韩国的实习期只有两个多月,这段经历太宝贵了,大家都想着能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多作一点贡献,都在尽可能地多看、多学。现在所有的工作经验,都会成为将来我们办赛时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