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砥砺奋进的五年·基层党建之光】杨海燕:大爱善举绽放青春光华
河北新闻网讯(记者刘剑英)近日,由邯郸市委宣传部主办的“最美邯郸人发布厅”,发布了共产党员、邯郸市红十字会80后工作人员杨海燕生命最后时刻捐献器官的感人事迹,其大爱善举感动了当地百姓。
今年35岁的杨海燕是邯郸市红十字会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平时主要负责造血干细胞和人体器官捐献工作。今年5月20日,她突发脑疝,后经治疗无效,于6月9日不幸离世。
“党员就要讲奉献,如果有一天我不在了,请把我的器官捐献给需要的人。”杨海燕深知器官捐献对于生命的意义,住院期间,她曾多次向家人和同事表达捐献器官的意愿,希望用行动践行中国红十字会倡导的人道、博爱、奉献精神。遵照其生前遗愿,她的一枚肝脏、两枚肾脏和两只眼角膜被成功移植,共挽救了3个人的生命,让两位双盲患者重见光明。
1982年,杨海燕出生于磁县一个普通农民家庭。2009年,她通过招考进入磁县白土镇工作。白土镇地处山区,距磁县县城40余公里,交通不便,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在乡镇工作5年间,她除做好涉农补贴登记、发放等本职工作外,还经常走村入户化解矛盾,为群众排忧解难,被当地百姓亲切地称为“好闺女”。此间,她因表现优秀光荣入党。
2014年,杨海燕进入邯郸市红十字会工作。她对待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负责的项目连年在全省红十字系统考核中位居前列,是同事公认的“工作狂”。对来访群众,她总是热情接待,需要马上办理的事情绝不推诿,不能立即解决的事情耐心解释,是群众眼中的“热心肠”。
“海燕在工作上总是重活儿、难活儿抢着干,充分体现了一名党员的责任意识和担当精神。”邯郸市红十字会专职副会长王俊玲说。去年邯郸“7·19”洪灾期间,红十字会救灾任务繁重,单位人手十分紧张。考虑到杨海燕已有六七个月身孕,行动不便,单位并未对她提出工作要求,但她坚持蹚着没过膝盖的水,早早地赶到单位,全力做好后勤保障工作。那段时间,她没请一天假,直到10月份临产前一天,才住进医院。
家境虽不宽裕,但良好的家风让杨海燕从小懂得自立自强。她对自己很小气,上学时铅笔总是用到握不住,本子用到写不下,从不张口向父母要新衣服。她又很大方,在河北农业大学求学期间,几次把助学金让给其他贫困生,靠勤工俭学以优异成绩完成学业。每次为灾区、残疾人捐款,她都积极参与。直到生命最后时刻,她坚持把器官捐献给他人,为社会奉献最后一份力量,让短暂的生命绽放出永恒的光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