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对新形势下湿地保护修复作出部署安排。《方案》指出,要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到2020年,全国湿地面积不低于8亿亩,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不低于7亿亩,新增湿地面积300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到50%以上。严格湿地用途监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
河北湿地类型丰富,既有坝上的闪电河国家湿地,也有平原的白洋淀、衡水湖,还有沿海湿地,这些湿地在涵养水资源、维护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重大作用。近年来,河北不断加大湿地保护力度。截至2015年5月,全省共建立11处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区,面积20.9万公顷,其中国家级3处,省级8处;建立湿地公园48处,面积6.2万公顷,其中国家湿地公园10处(含试点),省级湿地公园38处。
保护鸟类、打造森林带…河北专门成立了省湿地保护管理中心,还出台条例规划、开展专项行动,多措并举加强湿地保护,为湿地功能修复做出努力↓↓↓
●出台相关条例及规划 河北湿地保护体系初步形成
>>出台《河北省湿地保护条例》
《河北省湿地保护条例》自2017年1月1日起施行。《条例》从建立健全保护体系、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划定湿地保护生态红线、加大对破坏湿地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等方面对湿地保护进行了规范,为依法保护湿地奠定了基础。《条例》的出台,标志着河北省湿地保护工作走上了法治化轨道。
>>编制《河北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
《河北省湿地保护规划(2015-2030年)》提出,河北省将着力建设湿地保护小区。到2020年,河北省湿地保护小区数量将从现在的3个增加到218个,总面积将达到33677.1公顷。到2030年,湿地保护小区达到332个。湿地及海域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小区5个。
● 彻底“清网”保护候鸟 保护湿地生态
地处国际上重要的东亚候鸟迁徙通道,河北省每年过境的迁徙鸟类多达300多种、数千万只,对于捕鸟网的清理每年都在进行。
>>严厉打击张网捕鸟等违法行为
“清网”行动开展以来,河北各地共出动人员巡护、执法3566人次,出动车辆巡护、执法1263车次,检查野生动物人工繁育场所217处,检查野生动物加工经营场所94处,巡查鸟类迁徙通道及野生动物栖息地231处。截至11月30日,今年河北省森林公安机关共办理破坏野生动物资源案件163起,其中刑事案件11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75人,处理违法行为人30人。
>>京津冀携手,彻底清除利益链条
京津冀边界地区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协调会召开,三地建立起“京津冀边界地区野生动物保护联席会议制度”,为建立保护野生动物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三地将加强联合执法和信息沟通,可有效对边界地区的候鸟进行保护。
>>针对候鸟保护的法制建设也在加快
明年下半年,河北省新版的野生动物保护条例有望出台,对设网捕鸟者的打击将进一步加大。
●加快湿地功能恢复 建设五大生态功能区
>>河北省将与北京市高标准谋划实施一批合作项目
今年,河北省将与北京市签订《林业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高标准谋划实施一批合作项目。加快京津保生态过渡带建设。依托林业重点工程,以交通干线、河流水系绿色廊道为骨架,以村屯绿化、森林公园、湿地公园、郊野公园为绿心,打造集中连片、相互贯通的城市森林带,推进东淀、文安洼等湿地功能恢复。
>>未来5年,全省林业将重点建设五大生态功能区
◎京津保城市生态空间核心保障功能区。在保定、廊坊、沧州、唐山等市的城镇村屯周边、生态廊道、湖淀周围、机场周边等重点区域营造规模片林,加快湿地功能恢复。
◎冀东沿海生态防护功能区。以海岸基干林带、沿海花海绿廊生态廊道、森林公园、湿地公园为重点,构建生态结构稳定、灾害御灾能力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沿海生态防护功能区。
◎另外还有坝上高原防风固沙生态修复功能区、太行山燕山水源涵养与综合治理功能区、冀中南平原生态修复与高效林业功能区。
到“十三五”末,完成造林绿化2100万亩,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35%,森林生态功能大幅提升,湿地功能得到有效保护与恢复,生物多样性进一步增强。
今年河北共争取到国家湿地保护与恢复、湿地生态效益补偿、湿地保护奖励等湿地保护项目10个,涉及国家补助资金5370万元。河北将开展哪些湿地保护项目?到2020年湿地保护项目又将达到哪些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