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考:南宫旧城明代时被埋湖底是否南宫旧城尚待考古
近日,南宫市南宫湖底发现大量汉代至唐宋聚居地。成片、成片的汉砖建构房屋遗迹,大规模古砖井散布、矗立在湖底,破碎的陶片、瓷片到处都是。南宫当地的民间历史研究者罗宗汉怀疑:“这里是不是就是传说中被掩埋的南宫旧城?”
■本报记者 张军瑜文/图
南宫湖清淤,古遗迹浮出
南宫湖这一段时间正在清淤。而大片古代聚居地就是在清淤过程中被发现的。
11月17日,记者踏进南宫湖清淤现场。这一片大约700亩的南宫湖湖水基本已经被排干,湖底到处是黑色的淤泥。湖底淤泥地上,散落着大量的碎陶片,有砖红色的,也有土黄色的,少量彩色瓷器碎片也散落其中。南宫湖边南旧城村党支部书记王丙建告诉记者,他们在这里这几天一共发现了5件完整器具,其中四件是陶瓶,经过南宫市文保所鉴定为汉代用品,另外一件是瓷罐,经鉴定为唐代器具。目前,这五件完整的出土文物都已经上交南宫市文保所。
此次的清淤工程,为南宫市南宫湖地下水补采工程。在清淤过程中,工人发现了这里出土的大量古代遗迹。
古井、古民居集中出现
很多破损的汉代长条砖房屋,也随着清淤工程的推进,浮出水面。这些遗迹,明显可以看出当时房屋砖墙的样子,有的保存还比较完整。在一片大约10公亩的低洼地,8个古代砖井也完整地矗立在湖底。南旧城村党支部书记王丙建称,这里最开始出土了将近三十多座古代砖井,但是一部分在清淤的过程中,被工人破坏掉了,留下的目前有8个。
记者看到,这些古砖井每个大约有四米多高,多为青砖结构,上口小,下口大,其中还有一座古陶井,经过鉴定为汉代所留。
随同记者采访的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考古学者说,在这么小的面积内,集中出现了这么多的古井,说明这里曾经是当时固定的采水地;加上大量汉代房屋的出现,也同时从侧面说明,这里当时居住了大量的居民,基本可以断定这里的遗迹为汉代至唐宋所留。
是否南宫旧城被埋湖底
著名的南宫普彤塔就矗立在这次古遗迹不远之处。
地方志资料显示,普彤塔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据此,普彤塔建造年代比公认的“神州第一刹”洛阳白马寺(始建于永平十一年)及其齐云塔(始建于永平十二年)还要稍早两年时间。
2006年南宫市后底阁78件唐代石造佛像的出土,曾经引起业内强烈关注,出土地被定为全国文保单位。
南宫历史悠久,据历代《南宫县志》记载,南宫夏商属冀州,周代相继属晋、赵、秦国边陲东阳之地,秦朝建立后属巨鹿郡。民国《南宫县志》载“南宫之名始自汉初,表云吕后封张买为南宫侯,据此则南宫县名或即始自汉高帝也。”
当地青年历史学者谢建亮称,南宫县城一直到明代成化十四年俱在今南宫市北旧城村、南旧城村及现今的南宫湖三个湖区一带。明朝成化十四年(公元1478年)南宫县城全部被洪水淹没,迁县城到现今的南宫城,所以南宫市明代以前的历史全部在地下。从一直以来南宫湖附近出土器物看,南宫旧城一带汉、北朝、隋、唐、五代、宋(辽金)、元时期历史文物层相叠加,历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其中2006年南宫湖西坑出土大量北齐时期汉白玉石佛造像,造像记铭文有“天统元年”、“天统五年”(北齐后主高纬年号,公元565、570年)、“武平六年”(北齐后主高纬年号575年)字样,此处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上世纪七十年代,扩挖群英湖(南宫湖前身)时,曾出土大量古代遗迹和大量铜钱、陶瓷制品,以及僧人墓地、对缸多尊。
至于这大片的古代聚居地遗址究竟是否南宫旧城,尚待研究。
南宫湖边的南旧城、北旧城村,也和南宫旧城的传说有关。
当地学者呼吁保护
工人还在湖底忙着使用高压水枪进行清淤工作。
在高压水枪之下,淤泥之中不断出现新的陶瓷碎片,不知道是完整的陶器、瓷器被冲碎,还是本来就是一些陶瓷碎片。一些古井和房屋也被高压水枪,冲击得七零八落。致力于南宫历史文化保护工作的民间学者罗宗汉说:“高压水枪的冲击力,几乎能将所有的地下遗址文物摧毁。如果这里真是南宫旧城遗址,所有的古城风貌,将荡然无存。”
南旧城村就在这次发现古遗迹的南宫湖湖畔。受南宫市文保部门委托,南旧城村党支部书记王丙建组织了村民们对这片施工场所进行巡逻保护,外来人员一律不准踏入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