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网讯(河北日报记者李建成)今年57岁的庞瑞,是隆化县七家镇南营村人。这个穷了大半辈子的庄稼把式,用一笔5万元的扶贫贷款,建起了6个大棚种西瓜,年收入达到7万多元,终于告别了贫困。“扶贫政策真是好,出台‘政银企户保’,百姓借钱不用跑,专心在家快把产业搞。”借用顺口溜,庞瑞表达了对金融扶贫惠农政策的感激。
隆化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燕山—太行山连片特困地区县,现有152个贫困村、8.35万贫困人口。按照“金融支撑产业发展,产业带动脱贫攻坚”的总体思路,该县创新实施“政府、银行、农业企业、农户、保险”五位一体的农业合作贷款新模式,打通了金融扶贫绿色通道。目前,已覆盖贫困群众3.2万人,共发放贷款2935笔计3.34亿元。
脱贫攻坚,难在资金。农业高风险性和涉农主体的低承受力,使金融扶贫工作常常陷入银行有钱放不出来,农户用钱贷不出来的尴尬局面。“政银企户保”金融扶贫模式,通过政府搭台、银行参与、保险兜底,破解了抵押担保难问题,极大地解决了农业企业和贫困户资金短缺的难题。
政府注资增信。隆化县成立了金融服务中心,政府注资1亿元,整合涉农资金2亿元,设立“资金池”,作为农业企业(合作社)、贫困户贷款的担保金和风险金,以及还款的“缓冲金”。银行根据担保资金额度,按1∶10比例放大贷款金额。
银行降槛降息。政府将财政涉农资金存入合作银行,增加其营业性收入,调动银行参与金融扶贫的积极性。合作银行对贫困户3年以内、5万元以下的扶贫小额信贷免担保、免抵押,并且将年利率下调34.5%。
保险兜底保证。政府采取竞争择优的方式,引导保险公司开发新险种,扩大农业保险覆盖面。当贷款发生风险时,由政府、银行和保险公司按1∶1∶8比例共同承担贷款风险,降低银行信贷风险。
企业农户受益。政府对发展致富产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贴息100%;对贫困户人数占60%以上的合作组织贴息100%,占30%—60%的贴息50%。
通过金融撬动,隆化大力实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全覆盖工程,将能纳入合作组织的贫困人口全部纳入。农业企业按照与贫困户签订的利益联结协议进行分红,并优先流转贫困户土地、安排贫困人口就业,使其“挣租金、赚薪金、分股金”。目前隆化已流转土地11.3万亩,发展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44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25个,80%贫困户入社参股,企业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已初步形成。
“‘政银企户保’模式有效破解了农民‘贷不到’、银行‘不敢贷’等难题,以最小财政投入,实现了最大撬动效果。”隆化县委书记陆文龙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