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 政务 时评 国内国际 原创 雁阵 视频 娱乐 财经 专题 数读 图库 房产 汽车 教育 投诉

河北省政协十一届十九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来源:河北新闻网 2016-10-26 08:00:23 责任编辑:赵耀光

    加强水资源保护与利用 积极推进生态环境建设

    ——河北省政协十一届十九次常委会议大会发言摘登

杨玉成

    完善地下水压采顶层设计

    省政协常委 杨玉成

    为深入开展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努力实现采补平衡,使华北平原这一世界上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得到有效控制和改善,助推我省综合治理工作稳步开展,建议:一是进一步增强治理的科学性、系统性,完善地下水压采顶层设计。全省农业超采量占全部超采量的70%,调整种植结构、发展节水农业是实现压采治理的重头戏,坚决避免超采区一边通过补贴压减小麦面积来节水,一边又过量地发展大棚蔬菜等高耗水作物,积极引导发展雨养农业。鉴于深层地下水井将来要全部关停,应协调上级重点核减超采区无地表水替代区域的基本农田面积。二是稳步推进政策落地。将体制机制创新政策落地摆在突出位置,明晰工程产权,落实管护责任和经费,通过经济杠杆促进节水压采,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真正实现“先建机制、后建工程”。项目评审实行并联审批,落实建设项目“三审合一”制度,解决评审时间过长的问题。三是加强监控能力建设,提高科学管理水平。加快建设地下水水位水量动态分析、预测、评估等信息平台,提供水资源管理支撑保障。强化系统管理,确保采集数据稳定传输率、准确率达到90%以上,推进水利、国土部门水位监测信息互通共享。加强监测数据运用,定期分析地下水水位、水量变化,对超出警戒值区域进行惩戒。四是重视城市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快水源切换。城市地下水超采占全省超采量的30%,应加快水厂及城市管网建设,尽快将地下水源切换为南水北调水源。五是加大外来水利用力度,实现地表水置换地下水。引足用好18亿立方米黄河水指标和30亿立方米长江水指标,吁请国家利用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向我省应急供水,同时多争取中东线后续工程的供水指标。牢固树立水权就是发展权的理念,制定相关政策,尽快实现分配的指标水足额引用;利用汉江、黄河丰水年加大引水力度,为补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水资源、水生态短板创造条件。

董金皋

    加强北戴河近岸海域污染防治

    省政协常委 董金皋

    2012年以来,尽管我省对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环境综合整治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陆源入海排污压力较大,赤潮、绿潮、溢油频发,环境违法行为时有发生,形势依然严峻。

    北戴河及相邻地区近岸海域污染源主要有:陆源污染。包括工业废水污染、生活污水污染、农村垃圾污染等。这些污染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河流及近岸海域的水质。海上污染。包括海水养殖污染和船舶造成的污染。比如,无规划的海水养殖正成为近岸海域重要的污染源,甚至有超越陆源污染的趋势。加之部分船舶故意将陆地工厂生产所产生的废料、生活垃圾等倾入海洋,也严重影响海洋环境。

    近岸海域环境污染防治的对策建议:一、加强统筹领导,形成治污合力。近岸海域环境保护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环保、水务、城管、农业、海洋等多个部门。因此建立海陆统筹、多部门齐抓、多地区合作的共管机制非常必要。二、严控陆源污染排放总量,减少污染物流入。要结合美丽乡村建设,解决北戴河周边农村区域垃圾处理问题。尤其要重点消除入海河流沿岸的垃圾堆存,坚决避免垃圾进入水体。三、强化科学调控,减少海水养殖污染。海洋与渔业管理部门应根据区域海洋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对北戴河近岸海域养殖户的数量及密度进行科学调控,推广集约化养殖模式,逐步增强北戴河近岸海域的自净能力。四、理顺海洋执法监管机制,加大海洋执法力度。要明确执法监管责任,提高巡查频率。要本着“防范在先、发现及时、制止有效、查处到位”的工作思路,加强沿岸海域环境监测能力建设,重点污染源要安装监控设施,实现全覆盖在线监控。五、完善投资保障机制,增加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各级政府要把海洋生态环境建设重点工程项目优先纳入发展计划。要采取拍卖、租赁、承包等形式,鼓励各类投资主体参与北戴河海岸滩涂和浅海海域开发治理。建立海洋旅游、码头运输等建设工程的海洋生态环境资金补偿制度。

程彦培

    完善城市应急供水水源地建设

    省政协委员 程彦培

    我省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加剧了城市的缺水局面,地表水减少、地下水超采、水质下降等问题,使得我省城市应急供水问题更为凸显,遇有重大自然灾害或环境污染等突发性事件都会造成城市无法供水的困境发生。今年洪涝灾害造成我省有的市10天以上的停供水现象,充分暴露了我省城市应急供水的短板。目前我省城市应急供水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地表水水源地受突发性事件影响较明显;二是环境污染成为供水突发性事件中的重要因素;三是外引水受突发性事件的影响非常敏感;四是地下水作为应急水源地已经不能满足应急供水需求。

    自然灾害、突发性事件对应急供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目前我省城市应急水源地已不能很好地保证应急水源供给。应对饮用水应急保障是国计民生的大事,我省城市建设中应该把应急供水水源地建设纳入“十三五”规划中,确保应急饮用水安全。建议:一、加强统筹规划,建立京津冀一体化应急供水机制。北京和天津位于我省的中北部,水资源无论是地表水、地下水还是南水北调水,与我省的水资源都是一个整体,因此,我省城市应急供水机制建设必须与京津协同规划、统一协调。二、加强应急水源地的调查与监测。我省城市应急水源地随着城市发展人口增加,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应急水源的供水能力大幅度下降。应尽快开展应急水源的供水能力调查,并定期开展应急供水水源地的供水能力监测,保证应急供水能力。三、完善应急供水机制。应急供水机制建设是应急供水的重要内容,城市应急供水机制要能够经受自然灾害的考验,今年的洪涝灾害暴露了应急供水短板,应完善每个城市的应急供水机制,特别是应急水源地建设意义重大。四、建立完善的应急水源地保护措施。无论是地表水、地下水应急水源地,除了执行正常的水源地保护措施以外,因应急水源地平时不供水而不被人们注意,更应该注重应急水源地保护的宣传,保障一个整体区域性应急供水预案的完善和可执行性。

周文夫

    积极推动全省水生态功能区划分

    省政协常委 周文夫

    水,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针对河北面临水资源短缺、供求失衡、污染严重、环境承载力接近极限的严峻形势,提出如下全省水资源保护战略性举措与政策性建议。

    一、战略性举措:(一)设立水生态功能区。要积极推动全省水生态功能区的划分,抓紧制订《河北省水功能区管理规定》;借力京津冀协同发展契机,三方共同商讨统筹解决跨行政区域水生态功能区保护问题;从省情出发,参照国家相关政策,制定出台省级支持水生态功能区转移支付办法,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财政政策和考核政策,并优先在张、承地区实施生态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二)制定水环境治理中、长期规划。坚持生态规划的理念,以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承载力相协调为核心,设计与水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产业布局;对省内流域生态统一考虑河流上下游、河岸各产业的合理布局;加紧淘汰落后低效益的重污染行业;出台产业政策吸引、扶持科技含量高、低能耗、污染少的高新产业发展。(三)深化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坚持政府主导、市场机制配置及发挥自主治理和公众参与是水资源保护的根本保障。省内整个流域要建立政府间协调机制,构造赋予沿流域各地方利益表达的平台,使沿流域各地方政府能够平等地共同参与到整个流域的决策,通过协商博弈的方式参与水环境治理。(四)建立全省水权交易市场。可先行试点水权交易,把水资源作为一种商品进行流转,利用市场配置水资源实现各方公平利益;借助水权交易对于水质的要求,驱使交易主体克制对流域水体的污染,减少对流域的外部损害。

    二、政策性建议:建立、完善水生态补偿机制;完善排污权交易制度;发展节水资源循环经济模式;加强流域水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加强水环境审计工作;实行绿色GDP政府绩效考核制度。

张展翔

    加快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

    省政协委员 张展翔

    河北省取水来源单一,农村供水薄弱环节突出,城区供水安全亦存隐患。通过统筹城乡供水,可望破解城乡供水困局。实施城乡供水一体化,从高标准规划编制入手,统筹城乡供水资源,合理配置资源供给,实现资源充分利用;划片规划,建设高规格的水厂,分区片供水;提高制水工艺的技术含量,保证水质;合理铺设管网,加强管理维护;对供水市场进行整合,形成统一的服务标准,以实现同网同质同价,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对水资源安全保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构建京津冀地区水资源的配置一体化格局当中,河北省作为京津冀的生态环境承载区,应在推动京津冀三地水系连通,促进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和高效利用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还须完善供水用水产业政策,切实保障群众用水。省政府应因地制宜推行创新扶持政策,通过采取财政补贴的方式,对那些偏远村庄的自来水管网入户费用实行全部或部分补偿,提高自来水用水人口数量。以成本补偿原则测算为基础,合理制定趸售水价,减少供水企业负担,降低供水成本。吸引有社会责任感、实力强,有丰富管理与营运经验的企业进行战略合作,实现规划整体化、资源配置高效化、运营体系化、投入可持续化、管理专业化、权责一体化,为实现同网同质同价创造有利条件。

    建议拓宽融资渠道,促进城乡供水事业可持续发展。省政府在行使调控引导作用和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时,应创新思路,拓宽融资渠道,促进社会参与。除了提供良好营商环境,制定产业政策,在推进社会参与的时候必须确立行业准入规范,这样不仅在转让特许经营权上可收回部分的政府早期投入,而且能分享供水企业的盈利,通过税收资源再分配将资金用于补贴农村自来水运营,以城补乡,促进产业持续发展。

陈红

    进一步完善水资源法制体系

    省政协常委 陈红

    当前我国面临的水资源短缺、水污染严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迫切需要进一步完善水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的法律法规。

    一、当前水资源法制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地方法规没能有效填补国家法律的漏洞和不足,与国家法律缺少衔接性,缺少适合于本地特点的科学、精准立法。二是地方法规数量繁多,内容散乱,法条交叉、重复以及冲突情况较多,法规缺少相关部门统一整理、汇编和发布,实践中难以查询和选择适用。三是基层政府和组织机构缺少完善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和精准的组织安排措施,法定权责不清,具体工作不能落实到最后一步,不能有效防范水患事件发生,甚至问题发生后不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处理。四是现行水资源立法对环境的关注程度不够,对责任主体和相关责任人员的惩罚性、赔偿性规定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完善水资源法制体系的建议。一是梳理完善地方法规,改变法规数量繁多、内容散乱、条文交叉重复的现状。建议省立法和行政管理部门以立、改、废、释并举为原则,以水法为基本法,对《河北省水资源管理条例》进行全面修改和完善,将可以纳入该条例中规定的事项全部纳入该条例中予以规定,减少法规数量,减少法律条文交叉重复和冲突的现象,改善行政部门多龙治水的局面。二是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求取社会最大公约数的要求,加大对破坏水资源责任主体的行政处罚力度,改补偿性规定为赔偿性规定,并加大赔偿数额,以实现社会利益的最大化。三是整合行政部门工作职能,建立综合执法队伍,或将水资源管理、利用和保护各项职能纳入同一行政部门职责范围,既管理水资源又管理水污染。四是县级人民政府应当肩负起完善水资源保护法制体系建设最后一公里的职责,制定能够落实到乡镇、村基层组织和人员的水资源管理方案和措施。五是建立法律信息平台,形成立法、普法、执法、司法和法律监督均不缺位的完善的水资源保护法制体系。

何秉群

    应重视河北平原湿地建设

    省政协常委 何秉群

    湿地具有蓄水防旱、调节洪涝、降解污染、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维持生物多样性、补充地下水等多种功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河北平原随着生态水不断减少,平原天然湿地面积萎缩80%以上,河流干涸沙化严重,生态空间不断被挤占。如何补齐水生态环境短板,是我省面临的突出问题,必须在修复和保护现有河流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基础上,加强河北平原湿地建设。

    一是加快推进白洋淀等现存湿地生态修复。划定湿地边界,界内耕地面积逐步退耕还湖。加快落实白洋淀综合整治专项行动,逐步使淀区主要区域水质达到三类水标准;建立生态补水长效机制,通过引黄、引江补淀等措施,保障白洋淀生态用水。同时,大力推进衡水湖、南大港等湿地的保护治理。二是大力推进河流型生态湿地建设。我省河流水系发达,具有建设河流型生态湿地的空间资源。要逐步将全省每条河流都打造成生态河流绿色廊道,增加河流湿地面积,在满足防洪、供水功能的同时,兼具生态功能。三是着力推动平原水库型湿地建设。这可以有效解决黄河、长江等外来水引不足、蓄不住、用不好的问题,构建供水安全长效保障机制,同时发挥湿地调节局部气候、改善生态环境的综合功能。四是在现有蓄滞洪区谋划蓄水型湿地。应谋划在启用标准较低的宁晋泊、东淀、文安洼等滞洪区选择局部低洼区,适度退耕还湿,一方面减少地下水开采,遏制地下水环境恶化趋势,一方面增加湿地面积,恢复湿地植被和生态功能。五是加强生态水量配置和合理调度。加强江河湖库水量统一调度管理,合理安排闸坝下泄水量和泄流时段,维持重要河湖基本生态用水需求。重视引江、引黄等外调水的利用,引足用好外来水。依托骨干水系水网,逐步构建清水畅流的生态水网,以河湖水系生态带建设促进产业带、经济带建设。

杨方

    积极有序建设海绵城市

    省政协常委 杨方

    在我省开展海绵城市建设,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唐山重要讲话精神、全面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重要举措。为此提出如下建议:

    一是点面结合完善顶层设计。用足用好国家相关部委支持海绵城市建设的有关政策,出台相关的工作细则,对全省海绵城市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和建设。各市要及时调整城市规划,明确海绵城市建设的时间节点。支持有条件的市申报全国试点城市。开展省级海绵城市试点建设,把城市新区、县城和条件较好的建制镇纳入其中。二是统筹兼顾丰富建设内容。海绵城市建设要注重与河流水系、湿地、水库、灌区的建设和保护工程相结合,使城区、城外互通互联。借助海绵城市建设的时机,推进老城区改造。把海绵城市建设与抓节水、治污水、防洪水等工作结合起来。三是多措并举拓宽融资渠道。试点城市要利用好国家、省专项资金补贴,各市、县政府要有计划地加大资金投入,适度优先安排海绵城市建设项目,并纳入地方政府采购范围。银行金融机构应加大对海绵城市建设的中长期信贷支持力度。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投资补贴、贷款贴息等形式,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海绵城市的投资、建设和运营管理。通过建立引导基金、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等方式拓展融资渠道。四是协调联动实现有效监管。各地应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住建、水务等部门为成员的建设领导小组,并细化职责分工。省住建厅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指导,抓好试点城市建设,将海绵城市建设目标纳入省级园林城市、节水型城市等创建评价指标体系之中。五是因地制宜破解技术难题。聘请本地和国内外知名专家组成智囊团队,定期开展项目研商。开展技术攻关,除解决好“渗、滞、蓄、净、用、排”等关键环节外,还要重点解决张承地区的防冻、全省范围的防雪以及沿海地区防盐碱等问题。广泛听取群众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意见和建议,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支持海绵城市建设。

  • 河北新闻网版权所有 本站点信息未经允许不得复制或镜像
  • 法律顾问:河北球衡律师事务所 杨建国
  • 新闻热线:0311-67563366 广告热线:0311-67562966 新闻投诉:0311-67562994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311-67562054
  • 河北日报广告热线(刊登声明):0311-67563500 燕赵都市报广告热线:0311-67563200
  • 冀ICP备 09047539号-1 |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1312006002
  •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冀)字第101号|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31161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