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光近照。 王思达摄

高余屏(左)和丈夫张方明在陕北合影。
□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
[开栏的话]
从这条信仰的征途上汲取力量
那是怎样的一群人?
那是怎样的一条路?
那是怎样的一个时代?
那又是怎样的一种精神?
穿越80年漫长岁月,世人依然在追寻那次改变中国震惊世界的长征。
多少年来,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身份的人,接踵行走在红军曾经艰难跋涉的这条征途上。他们所感知到的,是一群人为生存所作的最顽强的抗争,为尊严所释放的最热血的拼搏,为理想和信念所投入的最坚定的捍卫。
人们深知,长征的意义绝不止一部赞颂历史的英雄史诗,更是一种足以启迪未来的精神力量。长征是一种象征,人类只要有决心和毅力就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今天的人,渴望从那群人身上再次读懂人类精神价值的极限。
历史对事业的是否崇高,是以它的结果来评定的。峥嵘岁月,已随湍急的历史洪流奔腾而去,但历经艰难险阻和牺牲所锻造出的意志、精神和信仰,依然高扬在中国的天空。
红星曾经闪耀长征路,新的长征,仍需红星闪闪。
80年后审视先辈那次壮举,我们发现,他们不但改变了自己,改变了时代,也改变了我们。
这种改变,其实更是一种继承和弘扬。
在呈现中思考,本报今起推出系列深度报道《红星闪耀80年》,期待能与历史对话,从中知道从哪里出发,向哪里去;与先行者对话,读懂走过漫漫征途的胜利密码;与精神对话,不忘初心,坚定前行的路。
我们希望,每个人的长征,都能从这条信仰的征途上汲取力量。 文/本报记者张许峰 朱艳冰
阅读提示
他们,曾是创造奇迹的英雄。
在家人眼中,他们有特有的严格,也有别样的柔情。
他们曾担任过高级职务,也曾是从没穿过鞋的小牧童、长一岁只值一匹布的童养媳。
往事给他们打下独特的烙印,也给后人留下岁月难以磨灭的记忆。
他们从不讳言,自己曾因为最基本的需求和最简单的想法而融入一股洪流,后人却不难从他们身上发现,当年那些最单纯的理由和最朴素的理想,为什么能淬火升华,最终凝聚成一支铁军。
他们为什么能让星星之火燎原?他们为什么能跋山涉水坚韧不拔?他们为什么能平静对待荣辱永怀赤子之心?
或许,答案要从他们最初的起点开始找起。